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移民论文

大城市郊区移民家庭特征及模式研究--以南京西寇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1 新型城镇化对“人”的关注不断提升第9页
        1.1.2 城郊移民将成为城镇化进程研究中的重要人群第9页
        1.1.3 城市边缘移民的情感现状需要被重新审视第9页
    1.2 研究意义与问题第9-10页
        1.2.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2 研究问题第10页
    1.3 研究视角第10-12页
        1.3.1 在对移民家庭情况的分析中关注其情感状态第10-11页
        1.3.2 理解的视角成为本文的认知前提第11页
        1.3.3 以还原真实的态度审视移民的生活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2-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3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5 章节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2页
    2.1 1990年以来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研究及阶段特点第15-19页
        2.1.1 1990年-1999年:关注迁移的空间研究第15-16页
        2.1.2 2000年-2009年:关注迁移的机制研究第16-17页
        2.1.3 2010年至今:关注迁移人群特征研究第17-19页
    2.2 乡村移民的家庭结构及社会融合研究进展第19-22页
        2.2.1 移民家庭的生存现状研究第19-20页
        2.2.2 移民家庭类型与家庭结构研究第20-21页
        2.2.3 移民家庭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合研究第21-22页
第3章 乡村移民家庭生活的现状特征:西寇村的案例第22-37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2-24页
    3.2 西寇村移民居住环境水平第24-27页
        3.2.1 人均居住面积较小,远低于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第24-25页
        3.2.2 本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条件远好于外来移民群体第25-26页
        3.2.3 移民群体对当前的居住条件接受度较高第26-27页
    3.3 西寇村移民公共服务设施状况第27-29页
        3.3.1 交通、医疗等多项设施普遍缺乏,居民生活较为不便第27-28页
        3.3.2 移民群体普遍对公共设施的认识及需求意识较弱第28-29页
        3.3.3 公共设施的不足对城郊移民生活有较大的限制作用第29页
    3.4 西寇村移民社会网络情况第29-31页
        3.4.1 核心家庭成员为其主要交际生活圈,与本地居民鲜有联系第29-30页
        3.4.2 对自己交往状况较乐观,但对本地居民的态度不明晰第30-31页
        3.4.3 迫于生计的生存现状与当前的隔离现实,构成限制移民社会网络发展的主要障碍第31页
    3.5 西寇村移民文化休闲生活状况第31-33页
        3.5.1 移民的文化休闲活动类型单一,并存在明显内部分异现象第32页
        3.5.2 文化休闲活动范围局限第32-33页
        3.5.3 出于经济与家庭分离原因导致移民文化休闲生活单调第33页
    3.6 西寇村移民生活现状特征总结第33-37页
        3.6.1 生存条件总体上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变动是最大的特征第33-34页
        3.6.2 经济焦虑是主要压力源,但个人精神状态呈现乐观向上特点第34页
        3.6.3 亲情是最终的情感维系源头,但家庭成员间的陪伴有限第34-35页
        3.6.4 本地居民的冷漠态度强化了外来移民的边缘感第35页
        3.6.5 小结:对关爱的反思第35-37页
第4章 城郊乡村移民家庭结构模式特征第37-51页
    4.1 城郊移民家庭结构的分化第37-38页
        4.1.1 家庭结构模式分类第37-38页
        4.1.2 家庭结构模式类型特征:分散与聚合的抗衡第38页
    4.2 散落型家庭第38-42页
        4.2.1 类型特征第38-39页
        4.2.2 案例分析第39-42页
    4.3 小幸福型家庭第42-45页
        4.3.1 类型特征第42页
        4.3.2 案例分析第42-45页
    4.4 小团圆型家庭第45-47页
        4.4.1 类型特征第45页
        4.4.2 案例分析第45-47页
    4.5 大团圆型家庭第47-49页
        4.5.1 类型特征第47页
        4.5.2 案例分析第47-49页
    4.6 碎化之下的联结:移民家庭的内在联系方式第49-51页
        (1) 地域关联:空间的破碎第49页
        (2) 经济关联:资金的流动第49-50页
        (3) 情感关联:对话的维系第50-51页
第5章 基于移民家庭联系视角对城镇化动力的思考第51-59页
    5.1 影响移民家庭生活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第51-54页
        5.1.1 影响移民生活的主要经济因素第51页
        5.1.2 经济因素对移民家庭的影响第51-52页
        5.1.3 影响移民生活的主要非经济因素第52-53页
        5.1.4 非经济因素对移民家庭的影响第53-54页
    5.2 城郊移民家庭情感角度下的城镇化动力分析第54-56页
        5.2.1 坚韧乐观的信念及家庭的情感纽带贯穿于移民生活第55页
        5.2.2 边缘地位与乐观信念的差值成为移民进一步融入城市的动力第55-56页
        5.2.3 关心与爱会成为未来城镇化内涵提升的巨大精神力量第56页
    5.3 家庭情感视角下城郊移民社会融入的限制因素第56-57页
        5.3.1 缺乏稳定的生活信心,是移民难以落户的重要心理原因第56-57页
        5.3.2 外部群体对都市边缘聚落的误解限制了移民的融入第57页
    5.4 小结:对移民生活空间的思考第57-59页
第6章 结论第59-63页
    6.1 主要结论第59-60页
        (1) 城郊移民的生活本质上还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第59页
        (2) 城郊移民群体呈现渴望家庭温暖却难以实现的情感困境第59页
        (3) 城郊移民的家庭结构呈现明显的空间碎化,但其情感联系依然保持完整第59页
        (4) 城郊移民的家庭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典型类型第59-60页
        (5) 非经济因素在移民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60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60页
        (1) 从个体代入的视角反映城郊乡村移民的现实生活第60页
        (2) 从家庭情感联系的视角分析乡村移民的家庭结构模式及城镇化动力第60页
    6.3 讨论第60-63页
        (1) 移民家庭自身视角的特征第60-61页
        (2) 外部视角对城郊移民的解析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4-67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67-68页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69页
附录二 南京市雨花区居民生活现状调查问卷第69-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债务违约案例研究
下一篇:百圆裤业并购环球易购财务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