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0页 |
1.1 石油资源概述 | 第7-12页 |
1.1.1 石油含硫情况 | 第7-9页 |
1.1.2 石油含硫的危害和脱硫的必要性 | 第9-12页 |
1.2 石油脱硫技术 | 第12-19页 |
1.2.1 催化加氢脱硫技术 | 第12-14页 |
1.2.2 吸附脱硫技术 | 第14-16页 |
1.2.3 生物脱硫技术 | 第16页 |
1.2.4 萃取脱硫技术 | 第16-18页 |
1.2.5 氧化脱硫技术 | 第18-19页 |
1.3 离子液体脱硫概述 | 第19-24页 |
1.3.1 离子液体简介 | 第19-21页 |
1.3.2 离子液体石油脱硫研究 | 第21-24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离子液体的制备与性质 | 第30-43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0页 |
2.2 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31-39页 |
2.3.1 核磁共振 | 第31-34页 |
2.3.2 傅立叶红外分析 | 第34-36页 |
2.3.3 元素分析 | 第36页 |
2.3.4 ESI-MS | 第36-39页 |
2.4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39-41页 |
2.4.1 离子液体的熔点 | 第39页 |
2.4.2 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 | 第39-40页 |
2.4.3 离子液体的粘度 | 第40-41页 |
2.4.4 离子液体的密度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离子液体萃取模拟油样脱硫研究 | 第43-5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3.1.2 实验步骤 | 第44-46页 |
3.2 结果讨论 | 第46-56页 |
3.2.1 互溶性 | 第46页 |
3.2.2 不同离子液体萃取脱硫 | 第46-51页 |
3.2.3 不同体积比影响 | 第51-53页 |
3.2.4 萃取时间影响 | 第53页 |
3.2.5 萃取温度影响 | 第53-55页 |
3.2.6 多级萃取效果 | 第55页 |
3.2.7 离子液体回收利用 | 第55-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萃取柴油脱硫研究 | 第59-6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0页 |
4.1.2 实验步骤 | 第60-6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4.2.1 不同离子液体萃取脱硫 | 第62页 |
4.2.2 不同体积比影响 | 第62-64页 |
4.2.3 萃取时间影响 | 第64-65页 |
4.2.4 萃取温度影响 | 第65页 |
4.2.5 多级萃取效果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