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绿色能源 | 第10页 |
1.2 氢能 | 第10-16页 |
1.2.1 氢能简介 | 第10-12页 |
1.2.2 储氢技术 | 第12-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LiBH_4的简介 | 第16-18页 |
2.2 LiBH_4的改性研究 | 第18-28页 |
2.2.1 反应物失稳法 | 第18-26页 |
2.2.2 催化剂法 | 第26-27页 |
2.2.3 纳米工程法 | 第27-28页 |
2.3 综述小结 | 第28页 |
2.4 本文思路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3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3.1.3 样品制备 | 第31页 |
3.2 实验测试装置 | 第31-36页 |
3.2.1 吸放氢性能测试仪器 | 第31-33页 |
3.2.2 吸放氢机理分析仪器 | 第33-36页 |
第四章 MB_2(M=Mg,Ti,Zr)催化改善LiBH_4的储氢性能 | 第36-48页 |
4.1 LiBH_4+MB_2(M=Mg,Ti,Zr)的放氢性能 | 第36-39页 |
4.1.1 LiBH_4+MB_2(M=Mg,Ti,Zr)的变温放氢分析 | 第36-38页 |
4.1.2 LiBH_4+MB_2(M=Mg,Ti,Zr)的MS分析 | 第38-39页 |
4.2 MgB2催化LiBH4放氢的进一步研究 | 第39-45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纳米MB_x(M=Ni,Co,Fe)催化改善2LiH/MgB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48-64页 |
5.1 催化剂MB_x(M=Ni,Co,Fe)的制备 | 第48-49页 |
5.2 催化剂MB_x(M=Ni,Co,Fe)的物相表征与形貌分析 | 第49-50页 |
5.3 MB_x(M=Ni,Co,Fe)对2LiH/MgB_2吸氢性能的催化比较 | 第50-53页 |
5.4 MB_x(M=Ni,Co,Fe)对2LiH/MgB_2放氢性能的催化比较 | 第53-57页 |
5.5 催化机理的探讨 | 第57-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六章 AlF_3与TiF_3协同催化改善2LiBH_4/Mg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64-78页 |
6.1 2LiBH_4/MgH_2+0.1AlF_3的储氢表现 | 第64-71页 |
6.2 2LiBH_4/MgH_2+0.1AlF_3储氢机理的探讨 | 第71-74页 |
6.3 2LiBH_4/MgH_2+0.1AlF_3+0.04TiF_3的循环性能 | 第74-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总结 | 第78页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