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论文

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一)国内外高位就业能力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二)国内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三、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7-19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二)主要研究结构第18-19页
    四、研究方法第19页
        (一)文献资料法第19页
        (二)调查研究法第19页
        (三)层次分析法第19页
    五、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0-23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页
        (一)高位就业第20页
        (二)高位就业能力第20页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第20页
    二、理论基础第20-21页
        (一)能力本位理论第20页
        (二)协同创新理论第20-21页
        (三)教育本质理论第21页
    三、高位就业能力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关联度剖析第21-23页
        (一)高位就业能力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第21-22页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位就业能力的最佳平台第22-23页
第三章 国内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概况第23-30页
    一、国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归因第23-27页
        (一)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第23-25页
        (二)高位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三)对高位就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第26-27页
    二、国外实践教学基地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借鉴第27-29页
        (一)瑞士“店校合一”的高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第27-28页
        (二)美国“工学结合”的高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第28页
        (三)瑞美在高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上的异同第28-29页
    三、对我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借鉴第29-30页
        (一)优化课程设置第29页
        (二)确立以岗位标准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第29页
        (三)深化校企合作第29页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第29-30页
第四章 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第30-40页
    一、高位就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原则第30页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第30页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0页
    二、高位就业能力体系构建的程序第30-36页
        (一)高位就业能力指标的初选第30-32页
        (二)高位就业能力指标的遴选第32-34页
        (三)高位就业能力指标的确立第34-36页
    三、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的评价方法第36-40页
        (一)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权重的确定第37页
        (二)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的评价第37-40页
第五章 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第40-46页
    一、旅游管理本科“协同进阶、高位就业”模式的依据第40-41页
        (一)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的新发展第40页
        (二)旅游管理本科培养模式的实践化第40-41页
        (三)旅游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实用性第41页
    二、旅游管理本科“协同进阶、高位就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第41-42页
    三、旅游管理本科“协同进阶、高位就业”模式的构建第42-44页
    四、“协同进阶、高位就业”模式对高位就业能力的支撑作用第44-46页
        (一)通过走“行业紧密型”道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第44页
        (二)通过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44页
        (三)通过企业“选”“育”协同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第44-45页
        (四)通过解决旅游专业供需错位的矛盾实现学生高位就业第45-46页
第六章 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第46-49页
    一、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第46-47页
        (一)确立以高位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第46页
        (二)开发以高位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层级进阶的课程体系第46页
        (三)创建“校企生”三位一体的高位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第46-47页
        (四)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47页
    二、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第47-49页
        (一)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第47页
        (二)完善行业协会的监督第47-48页
        (三)落实高校的科学管理第48页
        (四)拓展校企的沟通渠道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1第53-55页
附录2第55-56页
附录3第56-58页
附录4第58-62页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水彩画中水的灵动性表达
下一篇:新疆油田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基优化及产物性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