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政策在毕节试验区实施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3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扶贫开发政策实施概述 | 第13-24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一)贫困 | 第13-15页 |
| (二)扶贫开发 | 第15-16页 |
| (三)扶贫开发政策 | 第16页 |
| 二、扶贫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第16-17页 |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 (三)权利贫困理论 | 第18-19页 |
|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 三、扶贫开发政策实施机理 | 第20-24页 |
| (一)扶贫开发政策制定 | 第20-21页 |
| (二)扶贫开发政策体系 | 第21-22页 |
| (三)扶贫开发政策目标 | 第22页 |
| (四)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原则及条件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现状 | 第24-38页 |
| 一、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24-31页 |
| (一)毕节试验区主要扶贫政策实施情况 | 第24-26页 |
| (二)毕节试验区扶贫政策实施的成效 | 第26-31页 |
| 二、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 (一)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缺乏法律保障 | 第31-32页 |
| (二)贫困识别机制不完善 | 第32-34页 |
| (三)扶贫资金投入、分配及使用不合理 | 第34-36页 |
| (四)贫困人口主体性地位被忽视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优化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的对策 | 第38-47页 |
| 一、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和法律 | 第38-41页 |
| (一)完善扶贫开发政策 | 第38-40页 |
| (二)加强扶贫开发法律保障 | 第40-41页 |
| 二、建立动态的贫困识别机制 | 第41-42页 |
| (一)提高瞄准对象精度 | 第41-42页 |
| (二)建立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42页 |
| 三、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 第42-45页 |
| (一)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 第43页 |
| (二)促使扶贫资金分配投向、使用结构合理化 | 第43-44页 |
| (三)应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化 | 第44-45页 |
| 四、重视贫困人口的主体性地位,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 第45-47页 |
| (一)重视贫困人口的主体性地位 | 第45页 |
| (二)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 附录B 调查图片 | 第54-56页 |
| 附录C 调查日志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