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作物参考蒸散及干旱风险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1 干旱指标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2 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论文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第17-23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7-18页
    2.2 研究资料第18页
        2.2.1 气象资料第18页
        2.2.2 作物资料第18页
        2.2.3 土壤资料第18页
    2.3 研究方法第18-23页
        2.3.1 作物水分亏缺率计算方法第18页
        2.3.2 参考作物蒸散ET0计算方法第18-19页
        2.3.3 土壤底墒W1计算方法第19页
        2.3.4 生育期内降水量W2计算方法第19页
        2.3.5 气象产量计算方法第19-20页
        2.3.6 EOF分析方法第20-23页
第三章 基于不同密度台站数据的降水量、ET0及作物水分亏缺对比分析第23-33页
    3.1 基于不同密度台站数据所得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对比分析第24-26页
        3.1.1 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第24页
        3.1.2 降水量空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第24-26页
    3.2 基于不同密度台站数据所得冬小麦生育期ET0对比分析第26-28页
        3.2.1 作物参考蒸散ET0时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第26-27页
        3.2.2 作物参考蒸散ET0空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第27-28页
    3.3 基于不同密度台站数据所得冬小麦生育期作物水分亏缺率对比分析第28-30页
        3.3.1 作物水分亏缺率时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第28-29页
        3.3.2 作物水分亏缺率空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3页
第四章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及ET0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33-47页
    4.1 华北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特征值分析第33-34页
    4.2 华北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时空分布EOF分析第34-38页
        4.2.1 第一模态及时间系数分析第34-35页
        4.2.2 第二模态及时间系数分析第35-37页
        4.2.3 第三模态及时间系数分析第37-38页
    4.3 华北冬小麦生育期ET0特征值分析第38-39页
    4.4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ET0时空分布EOF分析第39-44页
        4.4.1 第一模态及时间系数分析第39-41页
        4.4.2 第二模态及时间系数分析第41-42页
        4.4.3 第三模态及时间系数分析第42-44页
    4.5 小结第44-47页
第五章 不同底墒条件下华北冬小麦作物水分亏缺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47-55页
    5.1 不同底墒条件下冬小麦作物水分亏缺率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7-49页
    5.2 不同底墒条件下冬小麦作物水分亏缺率的空间变化特征第49-51页
    5.3 不同底墒与 85%土壤相对湿度所对应底墒下作物水分亏缺率的差异分析第51-52页
    5.4 作物水分亏缺率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对比分析第52-53页
    5.5 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不同底墒条件下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风险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第55-59页
    6.1 干旱危险度模型的构建第55页
    6.2 不同底墒条件下冬小麦干旱危险度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第55-58页
    6.3 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59-63页
    7.1 结论第59-61页
    7.2 创新点第61页
    7.3 讨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和北移加剧冬季北极变暖
下一篇:集合预报在延伸期预报及资料同化中的应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