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优化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装配式框架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ECC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6-19页
        1.3.1 ECC简介第16-17页
        1.3.2 ECC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3.3 ECC材料应用现状第17-19页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意义第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第二章 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优化设计第25-35页
    2.1 装配方案设计第25-26页
        2.1.1 第一类装配方案第25-26页
        2.1.2 第二类装配方案第26页
    2.2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预制梁柱节点优化设计第26-33页
        2.2.1 软件简介第26-27页
        2.2.2 材料本构关系第27-28页
        2.2.3 模型概况第28-29页
        2.2.4 钢筋搭接长度参数分析第29-31页
        2.2.5 钢筋粘结强度参数分析第31-33页
    2.3 小结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第三章 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35-71页
    3.1 试件设计第35-38页
        3.1.1 试件参数设计第35-36页
        3.1.2 试件尺寸及配筋设计第36-38页
    3.2 试验介绍第38-45页
        3.2.1 试件施工第38-41页
        3.2.2 试件材料性能第41-43页
        3.2.3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43-44页
        3.2.4 量测内容第44-45页
    3.3 边节点系列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58页
        3.3.1 边节点系列试验现象第45-49页
        3.3.2 荷载位移曲线第49-51页
        3.3.3 强度分析第51-53页
        3.3.4 刚度退化分析第53-54页
        3.3.5 延性分析第54-55页
        3.3.6 耗能分析第55-56页
        3.3.7 应变分析第56-58页
    3.4 中节点系列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8-69页
        3.4.1 中节点系列试验现象第58-62页
        3.4.2 荷载位移曲线第62-64页
        3.4.3 强度分析第64-66页
        3.4.4 刚度退化分析第66页
        3.4.5 延性分析第66-67页
        3.4.6 耗能分析第67-68页
        3.4.7 应变分析第68-69页
    3.5 小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四章 装配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数值分析第71-87页
    4.1 OpenSees程序概述第71页
    4.2 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第71-80页
        4.2.1 模型概况第71-72页
        4.2.2 单轴材料本构模型第72-76页
        4.2.3 梁柱节点模型第76-77页
        4.2.4 梁柱单元模型第77-78页
        4.2.5 非线性分析第78-80页
    4.3 模拟结果对比第80-82页
    4.4 参数分析第82-84页
        4.4.1 ECC强度第82-83页
        4.4.2 ECC弹模折减第83-84页
    4.5 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五章 装配式梁柱节点设计方法和建议第87-93页
    5.1 装配式节点设计建议第87-89页
        5.1.1 连接钢筋设计第87-88页
        5.1.2 键槽设计第88-89页
    5.2 装配式框架抗震设计建议第89-91页
        5.2.1 框架结构耗能机制第89-90页
        5.2.2 装配式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建议第90-91页
    5.3 装配式节点施工建议第91-92页
    5.4 小结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6.1 总结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致谢第95-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分子近红外光敏有机场效应管研究
下一篇: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声波能量收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