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文献有关飞经走气的探究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古代文献研究 | 第9-15页 |
| 一、古代医家对飞经走气的认识 | 第9-12页 |
| (一)青龙摆尾 | 第9页 |
| (二)赤凤迎源 | 第9-10页 |
| (三)白虎摇头 | 第10-11页 |
| (四)苍龟探穴 | 第11-12页 |
| 二、古代医家对飞经走气描述分析 | 第12-15页 |
| (一)青龙摆尾各医家操作要点 | 第12页 |
| (二)赤凤迎源各医家操作要点 | 第12-13页 |
| (三)白虎摇头各医家操作要点 | 第13页 |
| (四)苍龟探穴各医家操作要点 | 第13-15页 |
| 第二部分 现代文献研究 | 第15-21页 |
| 一、现代医家对飞经走气手法的认识: | 第15-16页 |
| (一)青龙摆尾 | 第15页 |
| (二)赤凤迎源 | 第15页 |
| (三)白虎摇头 | 第15-16页 |
| (四)苍龟探穴 | 第16页 |
| 二、现代文献有关飞经走气手法的应用: | 第16-21页 |
| (一)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6页 |
| (二)研究结果 | 第16-17页 |
| (三)相关文献具体内容分析 | 第17-21页 |
| 讨论 | 第21-29页 |
| 一、飞经走气名字起源问题 | 第21-22页 |
| 二、手法操作可行性的问题 | 第22-23页 |
| (一)青龙摆尾 | 第22页 |
| (二)赤凤迎源 | 第22-23页 |
| (三)白虎摇头 | 第23页 |
| (四)苍龟探穴 | 第23页 |
| 三、影响飞经走气的因素 | 第23-24页 |
| (一)体质因素 | 第23-24页 |
| (二)施术者自身的状态 | 第24页 |
| (三)针刺时间因素 | 第24页 |
| (四)针具因素 | 第24页 |
| 四、飞经走气现代应用的认识 | 第24-29页 |
| (一)青龙摆尾 | 第25-26页 |
| (二)赤凤迎源 | 第26页 |
| (三)白虎摇头 | 第26-27页 |
| (四)苍龟探穴 | 第27-29页 |
| 结语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综述 | 第32-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附件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