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3.1 关于城镇化的有关研究 | 第9-11页 |
1.3.2 关于房地产业的有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3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业发展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5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2.1 城镇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1 城市化与城镇化 | 第15-16页 |
2.1.2 我国城镇化的衡量标准 | 第16-18页 |
2.2 房地产业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2.1 房地产与房地产业 | 第18-19页 |
3 贵州城镇化进程发展分析 | 第19-27页 |
3.1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 | 第19-21页 |
3.1.1 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 | 第19页 |
3.1.2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 第19-20页 |
3.1.3 我国的城镇化特征 | 第20-21页 |
3.2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3.2.1 我国城镇化速度 | 第21页 |
3.2.2 城镇化发展规律 | 第21页 |
3.2.3 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3.3 贵州省城镇化进展 | 第22-23页 |
3.4 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 第23-25页 |
3.4.1 贵州城镇化进程是房地产业发展动力 | 第23-24页 |
3.4.2 城镇化进程促进房地产业结构升级 | 第24页 |
3.4.3 城镇化进程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 | 第24-25页 |
3.5 房地产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 第25-26页 |
3.5.1 房地产开发为居民提供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生活环境 | 第25-26页 |
3.5.2 房地产业发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 第26页 |
3.5.3 房地产业带动城市升级 | 第26页 |
3.6 房地产的泡沫制约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第26-27页 |
4 贵州省房地产业发展概况 | 第27-45页 |
4.1 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 第27-29页 |
4.1.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 | 第27页 |
4.1.2 房地产业关联度 | 第27-28页 |
4.1.3 房地产业资金依赖程度 | 第28页 |
4.1.4 房地产业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 | 第28页 |
4.1.5 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 | 第28-29页 |
4.2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4.3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4.3.1 房地产业市场价格规律 | 第30-31页 |
4.3.2 商品房闲置率现状 | 第31页 |
4.3.4 房地产投资情况 | 第31-32页 |
4.3.5 房地产开发构成愈发突显居民住宅开发需求 | 第32页 |
4.4 贵州省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与基础 | 第32-34页 |
4.4.1 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 第32-33页 |
4.4.2 贵州城镇化的政策演变特征 | 第33-34页 |
4.5 贵州省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4.6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5-45页 |
4.6.1 土地资源稀缺与管理的缺失 | 第35-37页 |
4.6.2 房地产市场的失灵 | 第37-38页 |
4.6.3 房地产业投资渠道的制约 | 第38页 |
4.6.4 房地产业布局不合理,出现大批鬼城 | 第38-39页 |
4.6.5 房地产市场价格过热 | 第39-45页 |
5 贵州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实证 | 第45-54页 |
5.1 研究方法简介 | 第45-47页 |
5.1.1 平稳性检验 | 第45-46页 |
5.1.2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6-47页 |
5.2 贵州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实证研究 | 第47-54页 |
5.2.1 城镇化率与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因果检验 | 第48-50页 |
5.2.2 城镇化率与房地产投资额的因果检验 | 第50-52页 |
5.2.3 城镇化率与土地供应量的协整检验 | 第52-54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4-62页 |
6.1 构建土地制度,降低土地成本 | 第54-55页 |
6.1.1 健全土地税收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 第54页 |
6.1.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 | 第54-55页 |
6.1.3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第55页 |
6.2 拓宽房地产资金来源,降低融资风险 | 第55-56页 |
6.2.1 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建设 | 第55-56页 |
6.2.2 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 | 第56页 |
6.2.3 完善房地产信贷体系,强化贷款风险意识 | 第56页 |
6.3 优化住宅供应结构,切实推动保障房建设 | 第56-58页 |
6.3.1 以需求为导向,调整房地产供需结构 | 第57页 |
6.3.2 实行供给侧改革,减少库存压力 | 第57-58页 |
6.4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规范房地产秩序 | 第58-60页 |
6.4.1 健全市场准入门槛,实行有效管理 | 第58-59页 |
6.4.2 建立市场调控制度,进行合理把控 | 第59页 |
6.4.3 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管理 | 第59-60页 |
6.5 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抑制房价过热 | 第60页 |
6.6 合理城镇化布局,降低房地产业空置率 | 第60-61页 |
6.7 科学把握城镇化节奏,减少恶劣影响 | 第61-62页 |
7 结论 | 第62-64页 |
8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