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电法勘探论文

羌塘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研究及动力学意义

作者简历第7-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发展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 青藏高原及周缘的深部结构研究第17-20页
    1.3 羌塘地块的深部结构特征研究第20-2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1-22页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2-24页
第二章 羌塘地块的地质构造及研究现状第24-40页
    2.1 羌塘地块的地质构造及断裂分布第24-27页
    2.2 羌塘地块的研究现状第27-32页
        2.2.1 羌塘地块的重力异常第27页
        2.2.2 羌塘地块的磁异常第27-28页
        2.2.3 羌塘地块的大地电磁研究第28-29页
        2.2.4 羌塘地块的深部地震研究第29-31页
        2.2.5 羌塘地块的热结构特点第31-32页
    2.3 存在的问题第32-39页
        2.3.1 羌塘地块Moho结构及岩石圈深度第32-33页
        2.3.2 羌中变质带的成因第33-34页
        2.3.3 羌塘地块南北向断裂构造第34-35页
        2.3.4 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俯冲前沿位置第35-37页
        2.3.5 羌塘地块中西部的地壳流分布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大地电磁法第40-51页
    3.1 大地电磁基本原理第40-41页
        3.1.1 Maxwell's方程第40页
        3.1.2 趋肤深度第40-41页
        3.1.3 视电阻率及相位第41页
    3.2 阻抗张量第41-42页
        3.2.1 一维介质的阻抗张量第42页
        3.2.2 二维介质的阻抗张量第42页
        3.2.3 三维介质的阻抗张量第42页
    3.3 维数分析及张量分解第42-49页
        3.3.1 Swift分解第43页
        3.3.2 Bahr分解第43-44页
        3.3.3 GB分解第44-46页
        3.3.4 相位张量第46-49页
    3.4 二维反演第49-50页
    3.5 三维反演第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羌塘地块及周缘重磁异常与深部构造第51-65页
    4.1 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第51-55页
        4.1.1 青藏高原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第51-52页
        4.1.2 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分析第52-53页
        4.1.3 青藏高原重力多尺度构造分析第53-55页
    4.2 羌塘地块的布格重力异常第55-58页
        4.2.1 羌塘地块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第55-56页
        4.2.2 重力异常多尺度分离第56-58页
    4.3 青藏高原地壳磁异常特征及区域构造分析第58-63页
        4.3.1 青藏高原地表磁异常基本特征第59-60页
        4.3.2 不同高度的磁异常分布特征第60-62页
        4.3.3 磁异常二维小波分解第62-63页
    4.4 羌塘地块地壳磁异常与岩石圈结构对应关系第63-65页
第五章 大地电磁资料分析与反演解释第65-94页
    5.1 数据来源第65-66页
    5.2 维数及构造走向分析第66-73页
        5.2.1 二维偏离度分析第67-69页
        5.2.2 电性主轴分析第69-73页
    5.3 相位张量第73-75页
    5.4 趋肤深度第75-76页
    5.5 大地电磁数据反演第76-93页
        5.5.1 羌塘地块二维反演第76-87页
        5.5.2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二维反演第87-93页
    5.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羌塘地块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的动力学意义第94-111页
    6.1 羌塘地块及邻区的形成演化过程第94-100页
        6.1.1 羌中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过程第94-97页
        6.1.2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形成演化第97-100页
    6.2 羌塘地块高导体的分布及成因第100-103页
    6.3 青藏高原中部地壳流分布及物质来源第103-107页
    6.4 南北向断裂的延伸及形成演化第107-109页
    6.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频面波中不同模态的特性及应用
下一篇: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正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