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国内外突发灾害频发性 | 第9-10页 |
1.1.2 高层建筑逃生疏散复杂性 | 第10页 |
1.1.3 灾害伤亡损失严重性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火灾逃生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气囊缓冲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的方案设计 | 第17-27页 |
2.1 高层建筑火灾概述 | 第17-20页 |
2.1.1 高层建筑火灾的原因及危害 | 第17-19页 |
2.1.2 高层建筑火灾发展持续时间与人员逃生疏散时间 | 第19-20页 |
2.2 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过程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2.2.1 人的因素 | 第21-22页 |
2.2.2 环境因素 | 第22-23页 |
2.3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的方案设计 | 第23-26页 |
2.3.1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方案的提出 | 第24-25页 |
2.3.2 逃生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25页 |
2.3.3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的总体布局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气囊着陆缓冲技术理论研究 | 第27-34页 |
3.1 缓冲气囊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3.1.1 缓冲气囊类型 | 第27-28页 |
3.1.2 典型的着陆缓冲气囊的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3.2 气囊缓冲技术理论分析 | 第29-33页 |
3.2.1 气囊缓冲过程过程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3.2.2 气囊缓冲系统缓冲性能要求 | 第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各分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 第34-44页 |
4.1 逃生装置的设计性能要求 | 第34-35页 |
4.2 便携装置 | 第35-36页 |
4.3 缓冲缓降系统设计 | 第36-41页 |
4.3.1 牵引伞设计 | 第37-38页 |
4.3.2 缓冲气囊设计 | 第38-41页 |
4.4 充气系统设计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缓冲装置简化建模与气囊缓冲过程分析 | 第44-51页 |
5.1 缓冲装置简化模型建模 | 第44-45页 |
5.1.1 ANSYS LS DYNA软件及其后处理软件LS PROPOST简介 | 第44页 |
5.1.2 缓冲装置等效简化 | 第44页 |
5.1.3 缓冲装置简化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5.2 简化缓冲模型缓冲过程分析 | 第45-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