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眼科学论文--晶状体与玻璃体疾病论文--白内障论文

β/γ晶状体蛋白C端结构域遗传突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7页
    1.1 晶状体及白内障第11-15页
        1.1.1 晶状体第11-12页
        1.1.2 白内障与晶状体蛋白第12-15页
    1.2 β晶状体蛋白第15-19页
        1.2.1 β晶状体蛋白结构及其功能第15-17页
        1.2.2 β晶状体蛋白与遗传性白内障第17-18页
        1.2.3 β晶状体蛋白的寡聚化第18-19页
    1.3 γC晶状体蛋白第19-22页
        1.3.1 γC晶状体蛋白结构及其功能第19-20页
        1.3.2 γC晶状体蛋白与遗传性白内障第20-21页
        1.3.3 γC晶状体蛋白的稳定性第21-22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技术概述第22-25页
        1.4.1 圆二色谱技术第22页
        1.4.2 荧光光谱技术第22-23页
        1.4.3 ANS荧光光谱第23页
        1.4.4 ThT荧光光谱第23-24页
        1.4.5 透射电镜技术第24页
        1.4.6 分子筛层析技术第24-25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1.5.1 βB1晶状体蛋白突变体R233H的研究第25-26页
        1.5.2 βB2晶状体蛋白突变体R188H的研究第26页
        1.5.3 γC晶状体蛋白突变体G129C的研究第26页
        1.5.4 β/γ超家族蛋白C末端的重要性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27-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7页
        2.1.1 表达宿主菌与质粒载体第27页
        2.1.2 实验试剂及所用仪器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4页
        2.2.1 βB1,βB2,γC野生型以及突变体蛋白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29页
        2.2.2 βB1,βB2,γC野生型以及突变体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29-30页
        2.2.3 SDS-PAGE蛋白纯度鉴定及蛋白浓度测定第30页
        2.2.4 蛋白常规分析方法第30-31页
        2.2.5 蛋白稳定性分析第31-33页
        2.2.6 异源二聚体蛋白相关实验第33页
        2.2.7 蛋白纤维化研究第33页
        2.2.8 纤维化蛋白对细胞毒性分析第33-34页
    2.3 本论文实验思路第34-36页
第三章 βB1突变体R233H致病突变的研究第36-61页
    3.1 βB1野生型及突变体R233H的蛋白表达纯化第36-37页
    3.2 βB1同源二聚体蛋白相关实验第37-50页
        3.2.1 βB1野生型及突变体R233H在天然状态下光谱实验第37-40页
        3.2.2 βB1野生型及突变体R233H在不同浓度下分子筛实验第40-41页
        3.2.3 βB1野生型及突变体R233H盐酸胍变性实验第41-42页
        3.2.4 βB1野生型及突变体R233H酸变性实验第42-45页
        3.2.5 βB1野生型及突变体R233H热稳定性实验第45-48页
        3.2.6 βB1同源二聚体蛋白溶解度实验第48-50页
        3.2.7 βB1同源二聚体蛋白相关实验小结第50页
    3.3 βB1异源二聚体蛋白相关实验第50-59页
        3.3.1 βB1和βA3异源二聚体形成SEC分析第50-51页
        3.3.2 βB1和βA3异源二聚体常规光谱实验第51-52页
        3.3.3 βB1和βA3异源二聚体盐酸胍变性实验第52-53页
        3.3.4 βB1和βA3异源二聚体在不同βH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实验第53-55页
        3.3.5 βB1和βA3异源二聚体在不同pH条件下热聚集动力学实验第55-59页
        3.3.6 βB1异源二聚体蛋白相关实验小结第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βB2突变体R188H/V187M酸性条件下纤维化研究第61-66页
    4.1 βB2野生型及突变体R188H/V187M酸变性相关实验第61-63页
        4.1.1 βB2野生型及突变体R188H/V187M酸变性的研究第61-62页
        4.1.2 βB2野生型及突变体R188H/V187M酸性条件下光谱对比第62-63页
    4.2 βB2野生型及突变体R188H/V187M酸性条件下SEC分析实验第63-64页
    4.3 βB2野生型及突变体R188H/V187M纤维化实验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γC突变体G129C致病突变的研究第66-79页
    5.1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表达纯化第66-67页
    5.2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在天然状态下光谱实验第67-68页
        5.2.1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天然状态下圆二色谱实验第67页
        5.2.2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天然状态下荧光光谱实验第67-68页
    5.3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热稳定性实验第68-71页
        5.3.1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热稳定性圆二色谱实验第68-69页
        5.3.2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热稳定性荧光光谱实验第69-70页
        5.3.3 DTT对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第70-71页
    5.4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盐酸胍变性实验第71-74页
        5.4.1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盐酸胍变性圆二色谱实验第71-72页
        5.4.2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盐酸胍变性荧光及A400浊度实验第72-73页
        5.4.3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盐酸胍变性ANS荧光实验第73-74页
    5.5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长时间稳定性实验第74-75页
    5.6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纤维化实验第75-78页
        5.6.1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纤维化培养实验第76-77页
        5.6.2 γC野生型及突变体G129C蛋白纤维化对细胞的毒性实验第77-78页
    5.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对光照的响应
下一篇:高山“温室植物”塔黄micro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