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7-4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2 概念解析 | 第20-27页 |
1.2.1 再生 | 第20-23页 |
1.2.2 维护性再生 | 第23-27页 |
1.3 关键学科支撑 | 第27-30页 |
1.3.1 维护性再生发展的涉及范畴 | 第27-29页 |
1.3.2 维护性再生实施的技术平台 | 第29-30页 |
1.4 相关研究回顾 | 第30-40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30-36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36-39页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39-40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0-43页 |
1.5.1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40-41页 |
1.5.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41-43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43-44页 |
2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的提出 | 第44-68页 |
2.1 既有住宅概况 | 第44-46页 |
2.1.1 产权复杂 | 第44-45页 |
2.1.2 存量巨大 | 第45页 |
2.1.3 劣化普遍 | 第45-46页 |
2.2 既有住宅再生实践方式及特点 | 第46-62页 |
2.2.1 实践方式 | 第46-58页 |
2.2.2 主要特点 | 第58-62页 |
2.3 既有住宅再生实践面临的挑战 | 第62-65页 |
2.3.1 住宅产权的新变化 | 第62页 |
2.3.2 相关法规的新要求 | 第62-63页 |
2.3.3 当前实践面临的挑战 | 第63-65页 |
2.4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的提出 | 第65-67页 |
2.4.1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的提出 | 第65-66页 |
2.4.2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的基本框架 | 第66-6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3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现状分析 | 第68-81页 |
3.1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 | 第68-71页 |
3.1.1 法律法规 | 第68-71页 |
3.1.2 政策标准 | 第71页 |
3.2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管理系统不完善 | 第71-74页 |
3.2.1 管理机构 | 第71-72页 |
3.2.2 管理模式 | 第72-74页 |
3.3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相关技术行业不成熟 | 第74-80页 |
3.3.1 检测诊断 | 第74-78页 |
3.3.2 维护维修 | 第78-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 发达国家及地区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经验分析 | 第81-107页 |
4.1 日本-长期修缮计划 | 第81-92页 |
4.1.1 住宅再生 | 第81-86页 |
4.1.2 长期修缮计划 | 第86-90页 |
4.1.3 实践案例 | 第90-92页 |
4.2 香港-楼宇维修计划 | 第92-98页 |
4.2.1 背景 | 第92页 |
4.2.2 法制化的维护管理 | 第92-94页 |
4.2.3 实践案例 | 第94-98页 |
4.3 台湾-整建维护计划 | 第98-103页 |
4.3.1 背景 | 第98-99页 |
4.3.2 多样化的激励补助 | 第99-100页 |
4.3.3 实践案例 | 第100-103页 |
4.4 维护性再生经验分析 | 第103-107页 |
5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策略研究 | 第107-130页 |
5.1 明晰各主体利益诉求、挖掘维护性再生开展动力 | 第107-110页 |
5.1.1 维护性再生中涉及到的主体 | 第107-108页 |
5.1.2 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 | 第108-110页 |
5.2 完善组织架构与程序、夯实维护性再生运行基础 | 第110-118页 |
5.2.1 维护性再生的组织架构 | 第111-116页 |
5.2.2 维护性再生的实施程序 | 第116-118页 |
5.3 建立多维度保障措施、确保维护性再生持续长效 | 第118-128页 |
5.3.1 健全维护性再生法规体系 | 第119-122页 |
5.3.2 完善维护性再生管理系统 | 第122-125页 |
5.3.3 拓展维护性再生技术方法 | 第125-12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6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辅助知识库建构 | 第130-175页 |
6.1 辅助知识库建构的基本思路 | 第130-138页 |
6.1.1 知识库建构的思路及意义 | 第130-134页 |
6.1.2 知识库建构的依据 | 第134-138页 |
6.1.3 知识库建构的内容 | 第138页 |
6.2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病症采集 | 第138-152页 |
6.2.1 东北地区既有住宅状态分析 | 第138-145页 |
6.2.2 既有住宅病症的采集 | 第145-152页 |
6.3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病症关联性分析 | 第152-162页 |
6.3.1 既有住宅“部位-病症”关联性分析 | 第152-159页 |
6.3.2 既有住宅“诊断-修复”关联性分析 | 第159-162页 |
6.4 既有住宅维护性再生辅助知识库建构 | 第162-173页 |
6.4.1 知识库平台的目标功能 | 第162页 |
6.4.2 知识库平台的数据信息体系设计 | 第162-169页 |
6.4.3 知识库平台的网络架构 | 第169-17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73-17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5-179页 |
7.1 结论 | 第175-177页 |
7.2 创新点 | 第177页 |
7.3 展望 | 第17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6页 |
附录1 既有住宅病症采集小区基本信息 | 第186-187页 |
附录2 既有住宅病症采集案例及数量统计 | 第187-207页 |
附录3 大连地区既有住宅再生改造项目 | 第207-2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212-213页 |
致谢 | 第213-214页 |
作者简介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