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及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波动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 第12页 |
1.2.3 最优套保比率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3 基本思路 | 第15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期货市场功能的理论研究 | 第17-22页 |
2.1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2.1.1 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2.1.3 价格发现功能理论 | 第18-19页 |
2.2 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2.2.1 波动溢出效应的含义 | 第19页 |
2.2.2 波动溢出效应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2.3 期货市场价格套期保值功能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2.3.1 套期保值功能的含义 | 第20页 |
2.3.2 套期保值原理 | 第20页 |
2.3.3 套期保值理论 | 第20-21页 |
2.3.4 套期保值比率 | 第21-22页 |
3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 第22-38页 |
3.1 中国玉米现货市场走势 | 第22-23页 |
3.2 中国玉米期货合约特点及交易机制 | 第23-24页 |
3.2.1 玉米期货合约特点 | 第23-24页 |
3.2.2 玉米期货合约交易机制 | 第24页 |
3.3 基本检验及模型介绍 | 第24-27页 |
3.3.1 单位根检验 | 第24-25页 |
3.3.2 协整关系检验 | 第25页 |
3.3.3 因果关系检验 | 第25-26页 |
3.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26页 |
3.3.5 状态空间模型 | 第26-27页 |
3.3.6 卡尔曼滤波法 | 第27页 |
3.4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27-30页 |
3.4.1 数据的来源与选取 | 第27-28页 |
3.4.2 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3.5 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 | 第30-32页 |
3.5.1 单位根检验 | 第30-31页 |
3.5.2 协整关系检验 | 第31-32页 |
3.5.3 因果关系检验 | 第32页 |
3.6 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静态贡献实证研究 | 第32-35页 |
3.6.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引入 | 第32-33页 |
3.6.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 | 第33页 |
3.6.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 | 第33-35页 |
3.7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动态贡献实证研究 | 第35-37页 |
3.7.1 状态空间模型的引入 | 第35页 |
3.7.2 状态空间模型的构建 | 第35页 |
3.7.3 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结果 | 第35-3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 第38-44页 |
4.1 基本检验及模型介绍 | 第38-39页 |
4.1.1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8页 |
4.1.2 ARCH模型检验 | 第38页 |
4.1.3 GARCH模型检验 | 第38-39页 |
4.1.4 EGARCH模型检验 | 第39页 |
4.2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39页 |
4.3 玉米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实证分析 | 第39-43页 |
4.3.1 单位根检验 | 第39页 |
4.3.2 协整关系检验 | 第39页 |
4.3.3 因果关系检验 | 第39-40页 |
4.3.4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0-41页 |
4.3.5 ARCH模型检验 | 第41页 |
4.3.6 GARCH模型检验 | 第41-42页 |
4.3.7 EGARCH模型检验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研究 | 第44-50页 |
5.1 套期保值模型介绍 | 第44-45页 |
5.1.1 静态套期保值模型 | 第44页 |
5.1.2 动态套期保值模型 | 第44-45页 |
5.2 数据的处理和检验 | 第45页 |
5.3 玉米期货市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实证研究 | 第45-48页 |
5.3.1 静态套期保值方法 | 第45-47页 |
5.3.2 动态套期保值方法 | 第47-48页 |
5.4 不同模型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50-54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建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