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23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二、学术史概述 | 第10-19页 |
三、本文理论、方法、资料来源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四、本文的重点、难点与学术目标 | 第22-23页 |
第一章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文化生成语境 | 第23-40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23页 |
二、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三、气候条件 | 第24页 |
第二节 社会历史环境 | 第24-30页 |
一、历史概况 | 第24-26页 |
二、民族与宗教 | 第26-28页 |
三、社会的主流文化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地方民俗文化语境 | 第30-39页 |
一、物质民俗 | 第30-34页 |
二、人生仪礼 | 第34-38页 |
三、语言民俗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概况 | 第40-60页 |
第一节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的传统婚俗 | 第40-51页 |
一、特殊的婚姻形态 | 第40-42页 |
二、传统婚俗的仪式流程 | 第42-51页 |
第二节 新时期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的变迁 | 第51-59页 |
一、婚姻形态的改变 | 第51页 |
二、婚姻习俗的变迁 | 第51-58页 |
三、婚俗变迁的原因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中的女性民俗文化(上) | 第60-75页 |
第一节 女性的婚姻观及择偶标准 | 第60-67页 |
一、女性的婚姻观 | 第60-64页 |
二、女性的择偶标准 | 第64-67页 |
第二节 婚礼筹备阶段的女性民俗 | 第67-74页 |
一、双方家庭女性亲友的民俗活动 | 第67-72页 |
二、待嫁姑娘的民俗活动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中的女性民俗文化(下) | 第75-88页 |
第一节 嫁娶仪式中的女性民俗 | 第75-85页 |
一、出嫁时女方家庭女性亲属的民俗活动 | 第75-78页 |
二、娶亲时男方家庭女性亲属的民俗活动 | 第78-80页 |
三、出嫁时新娘的民俗活动 | 第80-83页 |
四、结婚仪式中新娘的民俗活动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婚礼后续阶段的女性民俗 | 第85-87页 |
一、新娘在婆家的民俗活动 | 第85-86页 |
二、女方家庭的女性亲属的民俗活动 | 第86-87页 |
三、新娘在娘家的民俗活动 | 第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中的女性文化心理 | 第88-100页 |
第一节 婚俗中所蕴含的女性文化心理 | 第88-94页 |
一、新娘:希望婚姻美满 | 第88-90页 |
二、新娘母亲:祝福女儿幸福 | 第90-91页 |
三、新郎母亲:祈盼儿媳贤惠 | 第91-93页 |
四、双方女性亲属:祝愿婚礼圆满 | 第93-94页 |
第二节 女性婚俗文化心理形成的原因 | 第94-97页 |
一、当地民众的社会性别观念 | 第95-96页 |
二、当地民众的家庭观念 | 第96页 |
三、当地女性自身的婚姻家庭观念 | 第96-97页 |
第三节 女性婚俗文化心理的特点 | 第97-99页 |
一、矛盾性 | 第97-98页 |
二、利己性 | 第98-99页 |
三、期待性 | 第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乐都区碾伯镇汉族婚俗中的女性民俗文化价值 | 第100-106页 |
第一节 辅助婚礼得以顺利举行 | 第100-102页 |
一、精心筹备、以表诚意 | 第100-101页 |
二、灵活应对、周全协调 | 第101页 |
三、全程陪伴、殷切迎接 | 第101-102页 |
第二节 增进新婚夫妻的情感交融 | 第102-103页 |
一、从戏谑中懂得珍惜 | 第102页 |
二、从经验中懂得维系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稳固婚后家庭内部的关系 | 第103-105页 |
一、修炼自身、和睦相处 | 第103-104页 |
二、为媳着想、和谐共处 | 第104页 |
三、知晓长幼、谦恭和顺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附录 | 第111-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个人简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