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9-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6页 |
2.2.1 定性数据的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2.2.1.1 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描述性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2)卡方检验 | 第20页 |
2.2.1.2 调查指标权重确立的方法 | 第20页 |
2.2.1.3 综合评价的方法 | 第20-24页 |
2.2.2 定量数据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典型区域的研究 | 第26-45页 |
3.1 武威市凉州区 | 第26-32页 |
3.1.1 研究区概况 | 第26页 |
3.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3.1.4 结论 | 第31-32页 |
3.2 平凉市崆峒区 | 第32-39页 |
3.2.1 研究区概况 | 第32页 |
3.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2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3.2.3.1 饮用水现状调查 | 第32-34页 |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2)饮用水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3.2.3.2 水源地风险评价 | 第34-37页 |
3.2.3.3 平凉市崆峒区水源地模糊综合评价 | 第37-39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页 |
3.3 兰州市 | 第39-45页 |
3.3.1 研究区概况 | 第39页 |
3.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3.3.4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甘肃省饮用水安全综合评价 | 第45-52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5-48页 |
4.2.1 饮用水现状评价方法 | 第45页 |
4.2.2 缺失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4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4.3.1 缺失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4.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0页 |
4.3.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0-51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 第52-57页 |
5.1 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 | 第52-53页 |
5.1.1 建立生态补偿组织管理机构 | 第52页 |
5.1.2 加大饮用水源生态补偿的资金扶持力度 | 第52页 |
5.1.3 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生态补偿机制的认识 | 第52-53页 |
5.1.4 统筹兼顾,改革现有供水体制 | 第53页 |
5.2 强化饮用水安全法规标准与管理机制 | 第53-54页 |
5.2.1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制度 | 第53页 |
5.2.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 第53-54页 |
5.2.3 强化政府在饮用水安全保护职能 | 第54页 |
5.2.4 完善节约用水制度 | 第54页 |
5.3 饮用水安全公众参与保障机制 | 第54-55页 |
5.3.1 广泛动员群众,加强饮用水保护 | 第54页 |
5.3.2 建立饮用水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公众监督 | 第54-55页 |
5.3.3 让公众参与到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拓宽参与的范围 | 第55页 |
5.4 建立“三位一体”城市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