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光伏发电的背景 | 第9页 |
| 1.2 光伏发电产业简介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 1.2.1 光伏产业简介 | 第9-10页 |
| 1.2.2 国外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2.3 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3 光伏逆变器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4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 第13-14页 |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设计 | 第15-31页 |
| 2.1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主电路拓扑选择 | 第15-18页 |
| 2.1.1 光伏并网逆变器分类 | 第15-17页 |
| 2.1.2 主电路拓扑选择 | 第17-18页 |
| 2.2 非隔离型逆变器的共模电流问题研究 | 第18-21页 |
| 2.2.1 共模电流产生原理与简化模型 | 第18-20页 |
| 2.2.2 不同调制方式对共模电流的影响 | 第20-21页 |
| 2.3 主电路滤波电路及其参数选择 | 第21-30页 |
| 2.3.1 Boost电路的原理与参数选择 | 第21-24页 |
| 2.3.2 并网电流滤波电路设计 | 第24-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31-53页 |
| 3.1 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 第31-38页 |
| 3.1.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与特性 | 第31-34页 |
| 3.1.2 MPPT的方法 | 第34-36页 |
| 3.1.3 两级式MPPT控制方案 | 第36-38页 |
| 3.2 单相光伏逆变器的并网控制 | 第38-47页 |
| 3.2.1 单相锁相环 | 第38-39页 |
| 3.2.2 逆变器建模与并网控制 | 第39-47页 |
| 3.3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谐波控制与反孤岛控制 | 第47-50页 |
| 3.3.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并网电流谐波控制 | 第47-49页 |
| 3.3.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反孤岛控制 | 第49-50页 |
| 3.4 单相光伏逆变器总体控制方案 | 第50-5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4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电路设计与软件设计 | 第53-63页 |
| 4.1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 | 第53-58页 |
| 4.1.1 控制芯片的选取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53-54页 |
| 4.1.2 供电电路和保护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 4.1.3 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55-57页 |
| 4.1.4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7-58页 |
| 4.1.5 通讯电路的设计 | 第58页 |
| 4.2 光伏并网逆变器软件设计 | 第58-60页 |
| 4.2.1 光伏并网逆变器主程序设计 | 第59页 |
| 4.2.2 采样中断程序设计 | 第59页 |
| 4.2.3 定时器中断设计 | 第59-60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 第5章 单相光伏逆变器的仿真与实验 | 第63-79页 |
| 5.1 单相光伏逆变并网系统的MATLAB仿真 | 第63-75页 |
| 5.1.1 仿真模型搭建 | 第63-66页 |
| 5.1.2 单相光伏逆变并网系统仿真 | 第66-69页 |
| 5.1.3 共模电流仿真 | 第69页 |
| 5.1.4 LCL滤波器与L滤波器比较仿真 | 第69-70页 |
| 5.1.5 谐波抑制仿真 | 第70-72页 |
| 5.1.6 反孤岛仿真 | 第72-74页 |
| 5.1.7 有源阻尼和无源阻尼抑制谐振仿真对比 | 第74-75页 |
| 5.2 光伏并网逆变器联调实验 | 第75-78页 |
| 5.2.1 控制电路调试 | 第75-76页 |
| 5.2.2 逆变器调试 | 第76-77页 |
| 5.2.3 锁相环调试与并网调试 | 第77-7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