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渔子溪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链式过程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2-18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地质灾害研究第13-14页
        1.2.2 地质灾害链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第18-31页
    2.1 自然地理第18-19页
        2.1.1 气象条件第18-19页
        2.1.2 水文条件第19页
    2.2 区域地质环境第19-26页
        2.2.1 区域地貌第19-20页
        2.2.2 区域地层第20-23页
        2.2.3 区域构造第23-24页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4-26页
    2.3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第26-31页
        2.3.1 地形地貌第26-27页
        2.3.2 地层岩性第27-28页
        2.3.3 地质构造第28-29页
        2.3.4 水文地质第29-31页
第3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第31-73页
    3.1 地质灾害发育概况第31页
    3.2 滑坡地质灾害第31-37页
        3.2.1 滑坡类型第31-34页
        3.2.2 滑坡发育特征第34页
        3.2.3 滑坡分布规律第34-37页
    3.3 崩塌地质灾害第37-44页
        3.3.1 崩塌类型及其演化模式第37-39页
        3.3.2 崩塌灾害发育特征第39-44页
    3.4 泥石流地质灾害第44-66页
        3.4.1 泥石流类型第44-47页
        3.4.2 泥石流发育特征第47-66页
    3.5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第66-73页
        3.5.1 坡度的影响第66-67页
        3.5.2 高程的影响第67-68页
        3.5.3 河流形态的影响第68页
        3.5.4 与断层带距离的影响第68-69页
        3.5.5 构造部位的影响第69-70页
        3.5.6 斜坡结构的影响第70-71页
        3.5.7 地震的影响第71页
        3.5.8 降雨的影响第71-72页
        3.5.9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第72-73页
第4章 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分析第73-94页
    4.1 滑坡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分析第73-77页
        4.1.1 震裂—整体滑移型第73-75页
        4.1.2 震裂—散体溃滑型第75-77页
    4.2 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分析第77-88页
        4.2.1 震裂—滑移式崩塌第77-79页
        4.2.2 震裂—倾倒式崩塌第79-82页
        4.2.3 震裂—错断式崩塌第82-84页
        4.2.4 震裂—溃屈式崩塌第84-86页
        4.2.5 震裂—溃散式崩塌第86-88页
    4.3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机制分析第88-94页
        4.3.1 震后泥石流物源异常丰富第88-91页
        4.3.2 流域微地貌突变第91-92页
        4.3.3 沟道堵塞效应第92-93页
        4.3.4 临界降雨条件改变第93页
        4.3.5 降雨入渗条件改变第93-94页
第5章 渔子溪沿岸地质灾害链发展过程分析第94-101页
    5.1 地质灾害链主要特点分析第94-95页
    5.2 地质灾害链形成条件分析第95-96页
        5.2.1 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第95页
        5.2.2 斜坡震裂岩体大量发育第95-96页
        5.2.3 局部地区短时强降雨第96页
        5.2.4 具备堵河的条件和特点第96页
    5.3 地质灾害链模式及其形成过程第96-101页
        5.3.1 地震直接诱发的崩滑破坏灾害链第97-99页
        5.3.2 暴雨、地震的综合作用下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链第99-101页
第6章 典型地质灾害链发展过程分析第101-123页
    6.1 南华坪上游崩塌群灾害链形成过程分析第101-112页
        6.1.1 概述第101页
        6.1.2 崩塌发育特征第101-104页
        6.1.3 堰塞坝发育特征第104-106页
        6.1.4 崩塌形成条件第106-108页
        6.1.5 崩塌形成机制及运动过程分析第108-109页
        6.1.6 堰塞事件的环境影响分析第109-112页
    6.2 肖家沟泥石流灾害链形成过程分析第112-123页
        6.2.1 概述第112-113页
        6.2.2 地貌分区特征第113-116页
        6.2.3 松散固体物源特征第116-117页
        6.2.4 成因分析第117-119页
        6.2.5 成因机制及运动过程分析第119-121页
        6.2.6 环境效应分析第121-123页
结论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2C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的W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A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