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基于目标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问题与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1 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综述第12-13页
        1.3.2 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模式的综述第13-14页
        1.3.3 文献评述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内部控制审计演变的相关理论第17-23页
    2.1 内部控制审计来源——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第17-18页
        2.1.1 信息不对称双方的利益博弈第17页
        2.1.2 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第17-18页
    2.2 经济制度转变推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创新第18-20页
        2.2.1 经济制度更迭转变利益相关者目标取向第18-19页
        2.2.2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转型路径第19-20页
    2.3 基于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第20-23页
        2.3.1 内部控制目标——降低交易风险第20页
        2.3.2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鉴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第20-21页
        2.3.3 内部控制审计的实现机理第21-23页
第3章 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第23-38页
    3.1 信息技术行业现状分析第23-25页
        3.1.1 信息技术行业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3.1.2 信息技术行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第24-25页
    3.2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第25-27页
        3.2.1 现有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标准第25-26页
        3.2.2 以目标导向为基准的审计标准第26-27页
    3.3 目标导向原则第27页
    3.4 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第27-33页
        3.4.1 内部控制有效性报告目标的指标选取第28页
        3.4.2 内部控制有效性合规性目标的指标选取第28-29页
        3.4.3 内部控制有效性资产安全目标的指标选取第29页
        3.4.4 内部控制有效性经营目标的指标选取第29-30页
        3.4.5 内部控制有效性战略目标的指标选取第30页
        3.4.6 内部控制有效性风险控制目标的指标选取第30-32页
        3.4.7 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结构第32-33页
    3.5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第33-38页
        3.5.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第33-35页
        3.5.2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第35-38页
第4章 实证研究第38-58页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38页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第38-48页
        4.2.1 数据预处理第38-39页
        4.2.2 网络结构的建立第39-40页
        4.2.3 传输函数的选择第40-41页
        4.2.4 网络训练第41-47页
        4.2.5 网络测验第47-48页
    4.3 评价结果分析第48-58页
        4.3.1 评价结果第48-54页
        4.3.2 评价分析第54-58页
第5章 对策及建议第58-64页
    5.1 启用战略预算系统第58页
    5.2 引入发展与风险共生的管理思想,制定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第58-59页
    5.3 上市公司成立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引导内部加强自律能力第59-62页
        5.3.1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第60-61页
        5.3.2 加大力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第61-62页
    5.4 强制企业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非财务信息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下一篇: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