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微型计算机论文--各种微型计算机论文--服务器、工作站论文

基于DPDK的高性能负载均衡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相关工作及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1 负载均衡领域第18-19页
        1.2.2 快速包处理第19-20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第21-27页
    2.1 NAT第21-22页
    2.2 NUMA第22页
    2.3 HugePage第22页
    2.4 绑核第22页
    2.5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第22-25页
        2.5.1 轮询第23页
        2.5.2 源地址Hash第23页
        2.5.3 最小连接法第23-24页
        2.5.4 一致性Hash第24-25页
        2.5.5 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第25页
    2.6 健康检查第25-26页
        2.6.1 三层健康检查第25页
        2.6.2 四层健康检查第25-26页
        2.6.3 应用层健康检查第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DPDK第27-39页
    3.1 DPDK概述第27-28页
    3.2 EAL第28-29页
    3.3 DPDK核心组件第29-36页
        3.3.1 内存分配第30页
        3.3.2 Ring队列第30-32页
        3.3.3 内存对象池第32-33页
        3.3.4 包缓冲第33-35页
        3.3.5 定时器第35页
        3.3.6 PMD第35页
        3.3.7 哈希表第35页
        3.3.8 KNI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四章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第39-57页
    4.1 功能性需求分析第39-41页
        4.1.2 管理平面需求分析第39-40页
        4.1.3 控制平面需求分析第40页
        4.1.4 转发平面需求分析第40-41页
    4.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第41-42页
        4.2.1 高性能第41页
        4.2.2 高可用第41-42页
        4.2.3 可伸缩性第42页
        4.2.4 可扩展性第42页
        4.2.5 控制转发平面分离第42页
    4.3 体系结构设计第42-44页
    4.4 管理平面第44-47页
        4.4.1 程序生命周期管理第45页
        4.4.2 EAL配置第45-46页
        4.4.3 负载均衡规则配置第46-47页
        4.4.4 其他配置第47页
        4.4.5 监控第47页
        4.4.6 日志第47页
    4.5 控制平面第47-50页
        4.5.1 管理接口第48页
        4.5.2 控制模块第48-49页
        4.5.3 节点健康检查第49页
        4.5.4 负载均衡规则维护第49页
        4.5.5 虚网卡第49-50页
    4.6 转发平面第50-55页
        4.6.1 I/O处理第52-53页
        4.6.2 转发处理第53-54页
        4.6.3 负载均衡算法第54页
        4.6.4 负载均衡规则第54页
        4.6.5 IP虚拟分片重组第54-55页
        4.6.6 连接追踪第55页
        4.6.7 与控制平面的通信第55页
    4.7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第57-75页
    5.1 管理平面设计实现第57-61页
        5.1.1 系统启动第57-59页
        5.1.2 请求接收及配置下发第59-61页
    5.2 控制平面设计实现第61-65页
        5.2.1 节点健康检查第61-64页
        5.2.2 负载均衡规则维护第64-65页
    5.3 转发平面设计实现第65-74页
        5.3.1 I/O处理第66-68页
        5.3.2 转发处理与连接追踪第68-71页
        5.3.3 IP虚拟分片重组第71-72页
        5.3.4 转发平面控制消息处理第72-74页
        5.3.5 KNI线程的处理第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第75-85页
    6.1 测试环境搭建第75-78页
        6.1.1 系统环境第75页
        6.1.2 DPDK环境配置第75-77页
        6.1.3 线程部署第77-78页
        6.1.4 网络环境部署第78页
    6.2 系统测试第78-83页
        6.2.1 功能性测试第78-82页
        6.2.2 性能测试第82-83页
    6.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85-87页
    7.1 总结第85页
    7.2 后续工作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作者简介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广西阳朔“清风竹韵”民宿设计为例
下一篇:荆楚地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意象表达应用研究--以武汉洪山广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