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一)国际背景 | 第12页 |
(二)国内背景 | 第12-14页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四、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涵义和渊源 | 第21-33页 |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涵义 | 第21-22页 |
(一)生态 | 第21页 |
(二)生态文明 | 第21页 |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渊源 | 第22-33页 |
(一)中国优秀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 第22-24页 |
(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 | 第24-25页 |
(三)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 第25-33页 |
第二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3-49页 |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 第33-39页 |
(一)“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第33-34页 |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 | 第34-35页 |
(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 第35-36页 |
(四)“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 | 第36-37页 |
(五)“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 第37-38页 |
(六)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 第38-39页 |
(七)“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 第39页 |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的要求 | 第39-46页 |
(一)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 第39-40页 |
(二)控制用水量,减少污染浪费 | 第40页 |
(三)发展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 第40-41页 |
(四)提高森林、治理土地沙漠化 | 第41页 |
(五)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之中 | 第41-44页 |
(六)“大力节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 第44-45页 |
(七)“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 第45-46页 |
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46-49页 |
(一)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二)保护生态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 第47页 |
(三)健全保护生态法律体系 | 第47-49页 |
第三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49-53页 |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9-50页 |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 | 第49页 |
(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49-50页 |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50-53页 |
(一)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 第50-51页 |
(二)提升全民保护环境意识,树立全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 第51-52页 |
(三)实现民生保障,造福百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