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气体放电产臭氧及其研究进展 | 第8-15页 |
1.2.1 辉光放电产臭氧 | 第8-10页 |
1.2.2 电晕放电产臭氧 | 第10-11页 |
1.2.3 介质阻挡放电产臭氧 | 第11-12页 |
1.2.4 脉冲流光放电产臭氧 | 第12-14页 |
1.2.5 固体催化剂产臭氧 | 第14-15页 |
1.3 气体放电动力学研究 | 第15-19页 |
1.3.1 线-筒型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 第15-16页 |
1.3.2 针-板型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1.3.3 线-板型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 第17页 |
1.3.4 平板型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 第17-18页 |
1.3.5 其它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产臭氧的数值模型 | 第20-30页 |
2.1 计算模型 | 第20-21页 |
2.2 控制方程 | 第21-23页 |
2.3 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2.4 化学模型 | 第24-29页 |
2.4.1 氧气源化学模型 | 第24-26页 |
2.4.2 空气源化学模型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氧气源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产臭氧 | 第30-45页 |
3.1 模拟与实验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3.2 粒子随时间变化 | 第31-34页 |
3.3 带电粒子在电子雪崩时刻的空间分布 | 第34-38页 |
3.4 流光的发展 | 第38-39页 |
3.5 电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39-40页 |
3.6 O_2~+离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40-42页 |
3.7 O和O_3粒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42-4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空气源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产臭氧 | 第45-64页 |
4.1 模拟与实验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4.2 粒子随时间变化 | 第46-49页 |
4.3 带电粒子在电子雪崩时刻的空间分布 | 第49-53页 |
4.4 流光的发展 | 第53-54页 |
4.5 电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54-56页 |
4.6 O_2~+和N_2~+离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56-58页 |
4.7 O和O_3粒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58-60页 |
4.8 N_2(A~3Σ)和N_2O粒子随流光的发展 | 第60-6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