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课实施有效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以温州市S高中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一、导论第11-21页
    1、论题的缘起第11-12页
    2、研究现状第12-18页
        2.1 对话教学的研究现状第12-17页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3、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3.1 理论意义第18-19页
        3.2 实践意义第19页
    4、研究方法第19-20页
        4.1 文献检索法第19页
        4.2 课堂观察法第19-20页
        4.3 问卷调查法第20页
        4.4 访谈法第20页
    5、创新之处第20-21页
二、高中政治课有效对话教学的理论概述第21-31页
    1、相关概念界定第21-25页
        1.1 对话与对话教学第21-23页
        1.2 有效对话教学第23-24页
        1.3 高中政治课有效对话教学的内涵第24-25页
    2、研究理论支撑第25-27页
        2.1 有效教学理论第25-26页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6页
        2.3 生态学理论第26-27页
    3、影响高中政治课有效对话的因素第27-31页
        3.1 教师因素第27-28页
        3.2 学生因素第28-29页
        3.3 环境因素第29-31页
三、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现状调查及有效性分析第31-41页
    1、课堂观察结果分析第31-34页
        1.1 观察对象第31页
        1.2 观察量表第31-33页
        1.3 观察结果分析第33-34页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4-38页
        2.1 调查目的第34页
        2.2 调查对象和内容第34-35页
        2.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35-38页
    3、访谈结果分析第38-41页
        3.1 访谈目的和对象第38页
        3.2 访谈的结果分析第38-41页
四、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有效实施的对策第41-51页
    1、学校层面第41-44页
        1.1 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第41页
        1.2 建设对话型的学校第41-44页
            1.2.1 营造对话的文化氛围第42页
            1.2.2 创设对话的物质条件第42-43页
            1.2.3 形成常态的同型对话第43页
            1.2.4 开展多样的异质对话第43-44页
    2、教师层面第44-47页
        2.1 加强对话教学的理论认识第44页
        2.2 增强对话课堂的调控能力第44-45页
        2.3 创造学生发问的有利条件第45-46页
        2.4 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第46页
        2.5 运用多样的对话活动形式第46-47页
        2.6 实施有效的对话教学评价第47页
    3、学生层面第47-51页
        3.1 树立正确的对话意识第47-48页
        3.2 做好对话的准备工作第48页
        3.3 提升自身的对话能力第48-51页
五、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A第57-58页
附录B第58-61页
附录C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振动信号处理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下一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实施对学校体育影响研究--以温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