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涡虫是研究动物再生机制的良好动物模型 | 第8-10页 |
1.2 涡虫neoblasts的分子标志 | 第10-12页 |
1.3 涡虫的间隙连接蛋白 | 第12-1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1.1 涡虫采集及培养 | 第1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2.1.3 主要设备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7页 |
2.2.1 DjINX-11蛋白抗原性分析与目的片段克隆 | 第17-18页 |
2.2.2 DjINX-11-Ag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 第18-21页 |
2.2.3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 第21-22页 |
2.2.4 DjpiwiA基因与Djinx-11基因整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 第22-27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7-35页 |
3.1 DjINX-11原核表达抗原片段的选择 | 第27-28页 |
3.2 Djinx-11-ag目的片段的RT-PCR扩增与克隆 | 第28-29页 |
3.3 pET-32(+)-Djinx-11-ag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3.4 DjINX-11-Ag诱导表达检测结果 | 第30-31页 |
3.5 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 第31页 |
3.6 细胞免疫荧光结果 | 第31-32页 |
3.7 DjpiwiA基因与Djinx-11基因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32-33页 |
3.8 DjpiwiA基因与Djinx-11基因整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38页 |
4.1 DjINX-11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35页 |
4.2 DjpiwiA、Djinx-11和DjINX-11三种阳性细胞间的关系 | 第35-3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