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一) 背景 | 第7-8页 |
| (二) 本论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一) 佛教养生文化旅游理论的文献资料研究 | 第9页 |
| (二) 黄梅禅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9-10页 |
| (三) 黄梅禅宗养生文化旅游产品的项目内涵开发研究 | 第10页 |
| 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0-12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6页 |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 (一) 佛教文化旅游的界定 | 第12页 |
| (二) 养生文化旅游的界定 | 第12-13页 |
| (三) 禅宗养生文化旅游的界定 | 第13页 |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 (一) 关于佛教文化旅游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二) 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 | 第14页 |
| (三) 关于佛教养生旅游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四) 关于黄梅禅宗的研究 | 第15页 |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第3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一、古代的养生理论 | 第16-17页 |
| (一) 老庄的静养养生观 | 第16页 |
| (二) 中医的阴阳平衡养生观 | 第16页 |
| (三) 生命在于运动的养生观 | 第16页 |
| (四) 节欲平和的养生观 | 第16-17页 |
| 二、产品层次理论 | 第17页 |
| 三、体验经济理论 | 第17页 |
| 四、旅游产品开发理论 | 第17-18页 |
| 第4章 湖北黄梅禅宗养生文化旅游的现状 | 第18-24页 |
| 一、黄梅县概述 | 第18页 |
| 二、黄梅县旅游业的优势 | 第18-21页 |
| (一) 旅游资源独特 | 第18-19页 |
| (二) 旅游接待人次稳中有进 | 第19页 |
| (三) 水陆交通畅达 | 第19-20页 |
| (四) 旅游资源丰富 | 第20-21页 |
| 三、黄梅禅宗养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 (一) 缺乏市场化运作导致品牌影响力低下 | 第21-22页 |
| (二) 旅游资源有丧失开发利用价值的风险与危机 | 第22页 |
| (三) 没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修建旅游配套设施 | 第22-23页 |
| (四) 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弱 | 第23页 |
| (五) 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力度 | 第23-24页 |
| 第5章 湖北黄梅禅宗养生旅游开发的对策 | 第24-30页 |
| 一、充分利用禅宗资源树立品牌效应 | 第24页 |
| 二、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开发配套设施 | 第24-26页 |
| (一) 饮食 | 第24页 |
| (二) 住宿 | 第24-25页 |
| (三) 交通 | 第25页 |
| (四) 游览 | 第25-26页 |
| (五) 购物 | 第26页 |
| (六) 娱乐 | 第26页 |
| 三、构建禅宗养生体验式旅游产品体系 | 第26-28页 |
| (一) 诵读经文以清心 | 第27页 |
| (二) 虔诚礼佛以修身 | 第27页 |
| (三) 欣赏教乐以静心 | 第27页 |
| (四) 持守戒律以明觉 | 第27-28页 |
| (五) 吃斋品茗以净肉身 | 第28页 |
| (六) 劳动习武以强体魄 | 第28页 |
| 四、遵循市场规律做好营销宣传 | 第28-30页 |
| (一)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 第28页 |
| (二) 做好禅宗养生旅游产品营销组合 | 第28-29页 |
| (三) 重视宣传促销活动 | 第29-30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30-31页 |
| 一、结论 | 第30页 |
| 二、创新点 | 第30-31页 |
| (一) 界定了相关概念 | 第30页 |
| (二) 重新组合了旅游六大要素 | 第30页 |
| (三) 创造性的提出了体验式的禅宗养生旅游产品 | 第30-31页 |
| 注释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