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导论 | 第9-19页 |
| 一、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二、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6页 |
|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谷文昌精神解读 | 第19-31页 |
| 第一节 谷文昌精神形成的条件 | 第19-21页 |
| 一、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是谷文昌精神形成的根本原因 | 第19-20页 |
| 二、东山治理实践是谷文昌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20页 |
| 三、个人成长经历是谷文昌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因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谷文昌精神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第21-27页 |
| 一、谷文昌精神的内涵 | 第21-25页 |
| 二、谷文昌精神的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 第三节 谷文昌精神的时代价值 | 第27-31页 |
| 一、弘扬传承价值 | 第27页 |
| 二、教育引导价值 | 第27-28页 |
| 三、鞭策激励价值 | 第28-31页 |
| 第二章 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 第31-41页 |
| 第一节 谷文昌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 第31-34页 |
| 一、谷文昌精神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一致性 | 第31-32页 |
| 二、谷文昌精神与社会层面价值目标一致性 | 第32-33页 |
| 三、谷文昌精神与个人层面价值目标一致性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困境 | 第34-41页 |
| 一、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 第34-36页 |
| 二、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 | 第36-41页 |
| 第三章 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 第41-55页 |
| 第一节 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 第41-45页 |
| 一、知行合一的原则 | 第41-42页 |
| 二、以人为本、科学教育的原则 | 第42-43页 |
| 三、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44页 |
| 四、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谷文昌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 第45-55页 |
| 一、推进谷文昌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第45-46页 |
| 二、推进谷文昌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第46-48页 |
| 三、推进谷文昌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 第48-51页 |
| 四、推进谷文昌精神融入“微媒体” | 第51-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