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概述 | 第13-16页 |
(一)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价值追求和原则 | 第13-14页 |
(三) 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4-16页 |
1. 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资格 | 第14-15页 |
2. 申请参与分配的时间限制 | 第15页 |
3. 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清偿全部债务 | 第15页 |
4. 参与分配的各个债权人的债权须为金钱债权 | 第15页 |
5. 参与分配的被执行人的范围 | 第15-16页 |
二、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域外规定 | 第16-21页 |
(一) 德国的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台湾的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 第17-19页 |
(三) 英美及加拿大的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 第19页 |
(四) 日本的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 第19-20页 |
(五) 对域外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规定的评析 | 第20-21页 |
三、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6页 |
(一) 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规定和内容 | 第21页 |
(二) 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1.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原则存在缺陷 | 第22页 |
2. 可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的范围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1) 对债务人的债权尚未到清偿期的债权人可否申请参与分配 | 第23页 |
(2) 对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清偿期但尚未起诉的债权人可否申请参与分配 | 第23页 |
(3) 已提起诉讼但尚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可否申请参与分配 | 第23-24页 |
3. 申请参与分配的时间存在问题 | 第24页 |
4. 未规定参与分配的和解制度 | 第24页 |
5. 未规定法院的公告制度 | 第24-25页 |
6. 参与分配制度中的救济程序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7. 参与分配制度与破产还债的衔接存在问题 | 第26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途径与建议 | 第26-35页 |
(一)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整体内容 | 第26-27页 |
(二) 确立有限优先的民事参与分配制度立法原则 | 第27-28页 |
(三)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内部机制 | 第28-33页 |
1. 适当扩大申请参与分配的主体 | 第29-30页 |
2. 明确申请参与分配的时间节点 | 第30-31页 |
3. 确立参与分配和解制度 | 第31页 |
4. 确立法院的公告制度 | 第31-32页 |
5. 细化参与分配制度的救济程序 | 第32-33页 |
(四)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外部机制 | 第33-35页 |
1. 建立一般破产主义的破产制度 | 第33页 |
2. 建立破产程序的依职权启动机制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