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科学研究理论论文--科学学论文

建设性后现代“返魅”的科学观--论大卫·格里芬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调和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3页
    (一)选题依据第9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9-11页
    (三)创新之处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选题意义第12-13页
一、现代科学的祛魅及其面临的危机第13-19页
    (一)科学祛魅的产生、含义及意义第13-16页
        1、科学祛魅的产生背景及含义第13-15页
        2、科学祛魅的过程第15-16页
        3、科学祛魅的意义第16页
    (二)现代科学祛魅的危机第16-19页
        1、科学祛魅危机的表现第16-17页
        2、科学祛魅危机产生的原因第17-19页
二、建设性后现代“返魅”的科学观第19-25页
    (一)建设性后现代“返魅”的科学观的含义和特征第19-22页
        1、“返魅”科学观提出的背景和含义第19-20页
        2、“返魅”科学观的理论来源第20-21页
        3、“返魅”科学观的主要观点第21-22页
    (二)“返魅”科学观对现代科学观的批判继承第22-24页
        1、对现代科学观的批判第22-23页
        2、对现代科学观的继承第23-24页
    (三)科学“返魅”的意义第24-25页
三、“返魅”科学观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调和第25-33页
    (一)传统观念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25-27页
        1、前现代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25-26页
        2、现代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26-27页
    (二)格里芬“返魅”科学观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调和第27-33页
        1、格里芬调和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原因第28页
        2、格里芬调和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基础第28-29页
        3、格里芬调和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目的第29-30页
        4、格里芬调和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思路及过程第30-33页
四、探究建设性后现代“返魅”科学观的启示第33-39页
    (一)人文精神的当代诉求第33-35页
        1、“返魅”科学观对人文精神的推崇第33-34页
        2、人文精神重建的方法第34-35页
    (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第35-36页
    (三)全新社会评价体系的提出第36-39页
        1、传统评价标准的弊病第36-37页
        2、全新的社会评价标准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研究
下一篇:论离婚时夫妻一方名下股权分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