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相关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1.城乡统筹 | 第20-22页 |
2.城乡环卫一体化 | 第22-23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1.城乡一体化 | 第23-24页 |
2.生态系统管理 | 第24-26页 |
3.新公共服务 | 第26页 |
4.新公共管理 | 第26-28页 |
三、城乡统筹背景下环卫一体化实施背景 | 第28-35页 |
(一)城乡统筹政策的提出 | 第28-29页 |
(二)城乡统筹与环卫一体化的关系 | 第29-32页 |
1.城乡统筹是环卫一体化发展目标 | 第29-30页 |
2.环卫一体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 第30页 |
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环卫一体化与传统环卫事业的关系 | 第30-32页 |
(三)城乡统筹过程中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失衡 | 第32-35页 |
1.城乡环卫资金和规划非整体性 | 第32页 |
2.城乡环卫法律体系非均衡性 | 第32-33页 |
3.城乡居民环卫意识非均衡性 | 第33-34页 |
4.城乡生活垃圾监管非均衡性 | 第34-35页 |
四、城乡统筹背景下L区环卫一体化实证研究 | 第35-58页 |
(一)L区环卫一体化的实践 | 第35-40页 |
1.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 | 第36-37页 |
2.转变环卫作业单位运营模式 | 第37页 |
3.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 第37-38页 |
4.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 第38-40页 |
(二)L区环卫一体化取得的成效 | 第40-47页 |
1.环卫一体化模式基本形成 | 第40-41页 |
2.建立了较完善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 第41-43页 |
3.城乡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更加精细化 | 第43页 |
4.环卫人员安置多样化 | 第43-44页 |
5.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 第44-46页 |
6.村民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满意度提升 | 第46-47页 |
(三)L区环卫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7-54页 |
1.环卫管理部门责任职能不明晰 | 第47-48页 |
2.环卫一体化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48-49页 |
3.城乡环卫经费缺口巨大 | 第49-50页 |
4.环卫行业市场化运行体制不灵活 | 第50-53页 |
5.环卫一体化后续问题日益凸显 | 第53-54页 |
(四)阻碍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体制因素分析 | 第54-58页 |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 第54-55页 |
2.政府职能“条块分割”、运作模式“城乡分割” | 第55-56页 |
3.行政层级过多,造成“贯彻危机” | 第56页 |
4.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合理 | 第56-58页 |
五、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 第58-69页 |
(一)明确环卫管理部门职能定位 | 第58-59页 |
(二)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法律体系 | 第59-60页 |
(三)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环卫服务市场 | 第60-62页 |
(四)推行市场化价格体制 | 第62-64页 |
(五)统一环卫信息系统,实现城乡环卫精细化管理 | 第64-65页 |
(六)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执法监督管理 | 第65-66页 |
(七)全面提升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效 | 第66-69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一)调查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二)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