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及应用 | 第12-18页 |
1.2.1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材料特性 | 第12-13页 |
1.2.2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 | 第13-18页 |
1.3 普通混凝土新老粘结的研究 | 第18-21页 |
1.3.1 普通混凝土新老粘结的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3.2 普通混凝土新老粘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粘结界面的处理方法和粗糙程度评定方法 | 第19-20页 |
1.3.4 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宏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20页 |
1.3.5 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微细观粘结机理研究和工程应用探索 | 第20-2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试验概况 | 第23-37页 |
2.1 原材料、配合比以及制备与养护方法 | 第23-25页 |
2.1.1 活性粉末混凝土原材料 | 第23页 |
2.1.2 普通混凝土原材料 | 第23-24页 |
2.1.3 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 | 第24-25页 |
2.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 第25页 |
2.2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劈拉性能试验 | 第25-27页 |
2.2.1 粘结试件的成型及养护 | 第25-26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3 数据处理方式 | 第27页 |
2.3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构件抗折性能试验 | 第27-31页 |
2.3.1 试件的制作 | 第27-29页 |
2.3.2 试验方案 | 第29-31页 |
2.4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冻融试验 | 第31-37页 |
2.4.1 试件的制作 | 第31页 |
2.4.2 试验方案 | 第31-33页 |
2.4.3 试件抗冻性能评价指标 | 第33-37页 |
3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劈拉和抗折性能研究 | 第37-55页 |
3.1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劈拉性能研究 | 第37-44页 |
3.1.1 试验结果 | 第37-40页 |
3.1.2 破坏形态 | 第40-41页 |
3.1.3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与粘结面粗糙度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1.4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构件抗折性能研究 | 第44-52页 |
3.2.1 引言 | 第44页 |
3.2.2 抗折破坏机理 | 第44-45页 |
3.2.3 破坏现象与外观形貌 | 第45-48页 |
3.2.4 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3.2.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4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粘结冻融性能试验研究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外观形貌和破坏现象 | 第55-63页 |
4.2.1 冻融试验后的外观形貌 | 第55-57页 |
4.2.2 压力试验后的破坏现象 | 第57-59页 |
4.2.3 冻融劈拉试验后的外观形貌和破坏现象 | 第59-63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63-68页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75页 |
4.4.1 混凝土基体以及粘结构件粘结面的冻融破坏机理 | 第68-69页 |
4.4.2 相对动弹性模量及质量损失率 | 第69-72页 |
4.4.3 冻融后的劈裂抗拉强度 | 第72-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施工工艺对于粘结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7-85页 |
5.1 粘结面干湿状态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 粘结缝隙处理方式对于粘结构件抗折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5.3 粘结面粗糙度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 | 第79-80页 |
5.4 粘结面粗糙度对冻融劈拉强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5.5 混凝土浇筑方位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 | 第81-82页 |
5.6 混凝土浇筑方位对抗冻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5.7 结论与施工工艺建议 | 第83-8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