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绩效评价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2.1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 第27-30页 |
2.1.1 政府数据开放 | 第27-28页 |
2.1.2 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网站 | 第28-29页 |
2.1.3 开放政府数据门户网站绩效评价 | 第29-30页 |
2.2 开放政府数据门户网站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阐述 | 第30-33页 |
2.2.1 开放政府理论 | 第30-32页 |
2.2.2 信息架构理论 | 第32页 |
2.2.3 网站可用性理论 | 第32-33页 |
2.2.4 用户体验原理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功能绩效构成分析理论框架 | 第34-45页 |
3.1 基于标杆管理的美国和英国政府数据开放网站案例分析 | 第34-38页 |
3.1.1 平台架构设计 | 第34-36页 |
3.1.2 数据资源管理 | 第36-37页 |
3.1.3 公众参与 | 第37-38页 |
3.2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评价绩效构成分析研究 | 第38-44页 |
3.2.1 政府门户网站设计三维分析框架 | 第38-39页 |
3.2.2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功能架构研究 | 第39-41页 |
3.2.3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绩效评价构成分析框架 | 第41-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 | 第45-66页 |
4.1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5-46页 |
4.1.1 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 | 第45页 |
4.1.2 系统性与代表性原则 | 第45页 |
4.1.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第45页 |
4.1.4 可比性与渐进性原则 | 第45-46页 |
4.2 开放政府数据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与设计概要 | 第46-60页 |
4.2.1“平台服务架构”评估指标 | 第46-49页 |
4.2.2“关键数据集”评估指标 | 第49-55页 |
4.2.3“数据管理服务功能”评估指标 | 第55-58页 |
4.2.4“公众参与”评估指标 | 第58-60页 |
4.3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权重设计方法研究 | 第60-65页 |
4.3.1 可拓层次分析方法指标权重计算程序 | 第60页 |
4.3.2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权重设计实例 | 第60-63页 |
4.3.3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权重设计实例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 | 第66-78页 |
5.1 评价对象的选择 | 第66页 |
5.1.1 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 | 第66页 |
5.1.2 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 | 第66页 |
5.2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评价的实施 | 第66-76页 |
5.2.1“平台服务架构”指标 | 第66-69页 |
5.2.2“关键数据集”指标 | 第69-73页 |
5.2.3“数据管理与服务”指标 | 第73-74页 |
5.2.4“公众参与”指标 | 第74-76页 |
5.3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建设改进策略 | 第76-77页 |
5.3.1 丰富数据种类,扩大数据规模 | 第76页 |
5.3.2 完善数据分类体系,提供高效的数据搜索系统 | 第76页 |
5.3.3 缩短数据更新周期,发布动态数据以提高利用价值 | 第76-77页 |
5.3.4 打造便捷、及时、有效的公众交流渠道,重视用户反馈 | 第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1 | 第84-90页 |
附录2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