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 第13-16页 |
(一) 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1页 |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述 | 第18页 |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 | 第18页 |
(二) 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第18页 |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一) 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18-19页 |
(二) 技术地方化理论 | 第19页 |
(三)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 第19-20页 |
(四)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31页 |
一、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 第21-28页 |
(一) 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21-25页 |
(二) 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二、扩大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31页 |
(一) 内部推动 | 第28-29页 |
(二) 外部吸引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 第31-37页 |
一、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一) 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势 | 第31-32页 |
(二) 劳动相对密集的比较优势 | 第32页 |
(三) 低廉产品的成本优势 | 第32页 |
二、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劣势分析 | 第32-33页 |
(一) 规模经济劣势 | 第32-33页 |
(二) 国际竞争力(技术和品牌)劣势 | 第33页 |
(三) 海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劣势 | 第33页 |
三、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分析 | 第33-34页 |
(一) "一带一路"战略 | 第33-34页 |
(二) 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34页 |
(三) 国际社会的合作需求 | 第34页 |
四、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威胁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国际局势的威胁 | 第34-35页 |
(二) 文化差异及区位选择集中的威胁 | 第35页 |
(三) 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及竞争性威胁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 第37-51页 |
一、安徽海螺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概述 | 第37-44页 |
(一) 安徽海螺集团简介 | 第37-39页 |
(二) 海螺集团的发展历程 | 第39页 |
(三) 安徽海螺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第39-42页 |
(四) 安徽海螺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经验与启示 | 第42-44页 |
二、安徽农垦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概述 | 第44-51页 |
(一) 安徽农垦集团简介 | 第44-47页 |
(二) 安徽农垦集团的发展历程 | 第47页 |
(三) 安徽农垦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第47-49页 |
(四) 安徽农垦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经验与启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促进安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一、政府层面对策 | 第51-52页 |
(一) 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 第51页 |
(二)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第51-52页 |
(三) 进一步优化安徽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 第52页 |
(四) 选择优势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 第52页 |
二、行业协会层面对策 | 第52-53页 |
三、企业层面对策 | 第53-55页 |
(一) 组建对外投资的人才支持体系 | 第53-54页 |
(二) 选择多种投资方式顺利对外投资 | 第54页 |
(三)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54页 |
(四) 利用华人网络优势 | 第54-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