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 1.2.1 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 1.2.2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1.2.3 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1.3 研究目标及选题意义 | 第23-25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 1.3.2 选题意义 | 第24-25页 |
| 1.4 技术线路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与方法 | 第27-33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7-28页 |
| 2.2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 2.3.1 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2.3.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人为干扰下的珠江口海岸带生态风险系统识别 | 第33-41页 |
| 3.1 风险源识别 | 第33-35页 |
| 3.2 风险受体识别 | 第35-37页 |
| 3.3 暴露与危害分析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人为干扰下的珠江口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41-50页 |
| 4.1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源及其人为干扰胁迫概率 | 第41-45页 |
| 4.1.1 风险源的景观表征 | 第41-42页 |
| 4.1.2 海岸带生态风险源危害性指数 | 第42-43页 |
| 4.1.3 海岸带景观风险传播系数 | 第43-45页 |
| 4.1.4 海岸带人为干扰胁迫概率 | 第45页 |
| 4.2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受体及其生态脆弱度、损失度 | 第45-48页 |
| 4.2.0 风险受体的景观表征 | 第45-46页 |
| 4.2.1 海岸带景观生态脆弱度 | 第46-47页 |
| 4.2.2 海岸带景观生态损失度 | 第47-48页 |
| 4.3 珠江口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 第48-50页 |
| 4.3.1 风险小区划分 | 第48页 |
| 4.3.2 生态风险值的度量 | 第48-49页 |
| 4.3.3 生态风险分级分类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人为干扰下的珠江口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结果 | 第50-63页 |
| 5.1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源及人为干扰胁迫概率 | 第50-53页 |
| 5.1.1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源评价 | 第50-51页 |
| 5.1.2 珠江口海岸带人为干扰胁迫概率 | 第51-53页 |
| 5.2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受体生态脆弱度、损失度 | 第53-58页 |
| 5.2.1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受体脆弱度评价 | 第53-55页 |
| 5.2.2 珠江口海岸带风险受体生态损失预估 | 第55-58页 |
| 5.3 人为干扰下的珠江口海岸带生态风险 | 第58-63页 |
| 5.3.1 珠江口海岸带整体生态风险 | 第58-60页 |
| 5.3.2 珠江口海岸带各市生态风险 | 第60-63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3-67页 |
| 6.1 讨论 | 第63-65页 |
| 6.2 结论 | 第65-66页 |
| 6.3 创新点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74页 |
| 荣誉与奖励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