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济南市湿沉降中砷、镉、铬、镍、铅的污染特征及其对斑马鱼生物毒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4页
        1.1.2 大气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第14-18页
        1.1.3 湿沉降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第18-19页
        1.1.4 斑马鱼的特征第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1 大气湿沉降中重金属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2 重金属对斑马鱼毒性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23页
        1.3.1 研究目的第22-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页
    1.4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6-32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6-28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26页
        2.1.2 工业发展概况第26-27页
        2.1.3 济南市气象背景概况第27页
        2.1.4 济南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第27-28页
    2.2 研究方法第28-32页
        2.2.1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第28页
        2.2.2 湿沉降采样点的布设第28-29页
        2.2.3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第29-30页
        2.2.4 样品的测试分析第30页
        2.2.5 斑马鱼生物毒性试验第30-32页
第三章 大气湿沉降自动采集装置的研制第32-36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创新点第32页
    3.3 结构介绍第32-34页
    3.4 具体实施方式第34-36页
第四章 济南市大气湿沉降砷、镉、铬、镍、铅污染特征第36-60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济南市气象因子研究第36-37页
    4.3 济南市湿沉降中砷、镉、铬、镍、铅的浓度水平第37-43页
        4.3.1 济南市湿沉降基本理化性质第37-38页
        4.3.2 济南市湿沉降中各金属浓度水平第38-43页
        4.3.3 济南市大气湿沉降各重金属背景值第43页
    4.4 济南市湿沉降中砷、镉、铬、镍、铅平均浓度及通量研究第43-48页
        4.4.1 平均浓度及通量计算第43-44页
        4.4.2 湿沉降重金属平均浓度及通量变化研究第44-46页
        4.4.3 不同地区湿沉降中砷、镉、铬、镍、铅通量的比较第46-48页
    4.5 济南市湿沉降重金属浓度的影响因素第48-51页
        4.5.1 湿沉降重金属浓度与降水量的关系第48-50页
        4.5.2 湿沉降重金属浓度与pH的关系第50-51页
    4.6 济南市湿沉降中重金属来源解析第51-54页
        4.6.1 相关性分析第52页
        4.6.2 主成分分析第52-54页
        4.6.3 聚类分析第54页
    4.7 济南市湿沉降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第54-57页
        4.7.1 一般评价第54-55页
        4.7.2 生态危害评价——潜在生态指数法第55-57页
    4.8 结论第57-60页
第五章 济南市湿沉降中重金属对斑马鱼生物毒性研究第60-70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单一重金属暴露对斑马鱼毒性研究第60-66页
        5.2.1 暴露方案第60-61页
        5.2.2 一般毒理学指标分析第61-64页
        5.2.3 运动行为学分析第64-66页
    5.3 五种重金属复合暴露对斑马鱼毒性研究第66-68页
        5.3.1 暴露方案第66-67页
        5.3.2 一般毒理学指标分析第67页
        5.3.3 运动行为学分析第67-68页
    5.4 结论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建议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84-8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清源水库水的效果及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微生物胁迫响应机制的新型环境生物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