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清源水库水的效果及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9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1.1 本研究的主要背景第15-16页
        1.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页
    1.2 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必要性研究第16-19页
        1.2.1 饮用水水源现状第16-17页
        1.2.2 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第17-19页
        1.2.3 常规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第19页
    1.3 国内外常见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第19-22页
        1.3.1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第19-20页
        1.3.2 活性炭吸附技术第20-21页
        1.3.3 臭氧技术第21-22页
    1.4 国内外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第22-24页
    1.5 国内外饮用水处理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1.5.1 常用的消毒方法第24-25页
        1.5.2 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的途径第25-26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6-27页
    1.7 本文的课题来源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2.1 实验药剂和仪器第29-30页
    2.2 实验水样第30页
    2.3 实验方法第30-32页
        2.3.1 药剂的制备第30页
        2.3.2 烧杯实验第30-31页
        2.3.3 吸附实验第31页
        2.3.4 臭氧化实验第31页
        2.3.5 出水氯消毒实验第31-32页
    2.4 指标测试第32-37页
        2.4.1 水质指标测试第32-33页
        2.4.2 三维荧光检测分析第33-34页
        2.4.3 消毒副产物分析方法第34-37页
第三章 臭氧、活性炭吸附强化混凝效能的对比研究第37-49页
    3.1 混凝,臭氧及吸附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第37-41页
        3.1.1 混凝剂投加量的优选第37-38页
        3.1.2 吸附剂投加量的优选第38-39页
        3.1.3 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去除效果第39-41页
    3.2 臭氧、活性炭强化混凝对DOM的去除效果研究第41-44页
        3.2.1 臭氧与混凝联用的效果研究第41-42页
        3.2.2 吸附与混凝联用的效果研究第42-43页
        3.2.3 臭氧活性炭与混凝联用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第43-44页
    3.3 臭氧活性炭与混凝不同组合工艺出水性质第44-48页
        3.3.1 不同组合工艺出水有机物浓度第44-45页
        3.3.2 不同组合工艺出水化学组成和来源第45-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消毒条件对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影响第49-57页
    4.1 氯消毒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第49-52页
        4.1.1 消毒时间对原水含C-类消毒生成的影响第49-50页
        4.1.2 消毒时间对原水含N-类消毒生成的影响第50-52页
    4.2 氯消毒剂量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第52-53页
        4.2.1 氯消毒剂量对原水含C-类消毒生成的影响第52-53页
        4.2.2 氯消毒剂量对原水含N-类消毒生成的影响第53页
    4.3 氯消毒条件对溴结合因子的影响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不同工艺出水氯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第57-65页
    5.1 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控制第57-60页
        5.1.1 含C-类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控制第57-58页
        5.1.2 含N-类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控制第58-60页
    5.2 不同工艺出水DOM的TTHM生成动力学第60-62页
    5.3 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溴结合因子(BIF)的影响第62-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9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对磺胺嘧啶的去除研究
下一篇:济南市湿沉降中砷、镉、铬、镍、铅的污染特征及其对斑马鱼生物毒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