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 第8-9页 |
一、入学机会均等与教育公平等概念的辨析 | 第8页 |
二、 本文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三、文献综述小结 | 第12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一、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法理内涵 | 第15-21页 |
第一节 教育权利关系主体之间的法理关系 | 第15-17页 |
一、高等学校与政府 | 第15-16页 |
二、高等学校与受教育者 | 第16-17页 |
三、政府与受教育者 | 第17页 |
第二节 个人权利诉求层次上的平等受教育权利 | 第17-18页 |
一、作为基本人权体系中自由权的受教育权 | 第17-18页 |
二、受教育权利人人平等是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基本前提 | 第18页 |
第三节 国家保障义务层次上的均等受教育机会 | 第18-21页 |
一、作为基本人权体系中社会权的受教育权 | 第18-19页 |
二、受教育机会人人均等是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必要保障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的现状 | 第21-24页 |
第一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行政地域差异表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城乡二元差异表现 | 第22页 |
第三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性别之间差异表现 | 第22-23页 |
第四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社会阶层分化表现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分析 | 第24-33页 |
第一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规范分析 | 第24-27页 |
一、国际公约中关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规范分析 | 第24-25页 |
二、我国宪法及教育相关法中关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规范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实证分析 | 第27-33页 |
一、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明显的不均衡 | 第27-28页 |
二、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区域差异显著 | 第28-30页 |
三、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与资助政策缺位 | 第30-31页 |
四、基础教育发展不均等累计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五、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过程中权力异化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 | 第33-46页 |
第一节 树立教育机会均等法治化的基本理念 | 第33-34页 |
一、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 | 第33页 |
二、教育机会均等法治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核心要义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立法保障 | 第34-39页 |
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法 | 第35-36页 |
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法 | 第36-37页 |
三、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法 | 第37-38页 |
四、高等学校在校生资助条例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行政保障 | 第39-41页 |
一、加强教育相关法律的实施 | 第39-40页 |
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 第40-41页 |
第四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权利的司法救济 | 第41-46页 |
一、目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权利司法救济的困境 | 第41页 |
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权利司法救济的具体建议 | 第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