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利用微博签到数据分析职住平衡与通勤特征--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标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0-13页
        1.3.1 传统职住空间关系研究第10-12页
        1.3.2 基于大数据的职住空间关系研究第12-1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6页
第二章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第16-29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6-17页
    2.2 数据获取第17-20页
    2.3 研究数据介绍第20-25页
        2.3.1 微博用户数据第21-22页
        2.3.2 用户签到数据第22-23页
        2.3.3 签到POI数据第23页
        2.3.4 深圳市地理底图数据第23-24页
        2.3.5 深圳市土地利用数据第24-25页
        2.3.6 深圳市人口分布数据第25页
    2.4 数据预处理第25-27页
        2.4.1 预处理过程第26页
        2.4.2 预处理结果第26-27页
    2.5 数据坐标转换第27-29页
第三章 职住地识别及验证第29-39页
    3.1 常驻地识别第29-31页
    3.2 职住地识别方法第31-36页
        3.2.1 影响因素分析第31-32页
        3.2.2 POI类型分析第32页
        3.2.3 签到时间分析第32-34页
        3.2.4 识别方法第34-36页
    3.3 识别结果及验证第36-39页
        3.3.1 识别结果第36页
        3.3.2 利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验证第36-38页
        3.3.3 识别结果的不足第38-39页
第四章 职住平衡分析及验证第39-56页
    4.1 居住地及工作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9-44页
        4.1.1 居住地空间分布特征第40-42页
        4.1.2 工作地空间分布特征第42-44页
    4.2 整体职住平衡分析第44-52页
        4.2.1 职住比第44-45页
        4.2.2 就业者居住平衡指数第45-47页
        4.2.3 居住者就业平衡指数第47-48页
        4.2.4 独立指数第48-50页
        4.2.5 不同指数分析结果对比总结第50-52页
    4.3 职住平衡区域分布特征挖掘第52-54页
    4.4 职住平衡分析结果验证第54-56页
第五章 通勤特征分析及验证第56-69页
    5.1 整体通勤特征分析第56-62页
        5.1.1 平均通勤距离第56-57页
        5.1.2 通勤网络特征第57-58页
        5.1.3 外出通勤比及距离第58-60页
        5.1.4 外来通勤比及距离第60-62页
    5.2 通勤特征的区域分布特征挖掘第62-65页
    5.3 典型街道的通勤特征分析第65-67页
    5.4 通勤特征分析结果验证第67-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2页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69-70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空间量化分析
下一篇:基于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天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