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与缘由 | 第8-10页 |
| ·不断消失的乡土建筑 | 第8-9页 |
| ·乡土民居的现代属性 | 第9-10页 |
|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保护乡土民居的价值意义与原因 | 第14-25页 |
| ·保护乡土民居的意义 | 第14-17页 |
| ·保护乡土民居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契机 | 第17-20页 |
| ·乡土民居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关系 | 第20-24页 |
| ·建筑与生活 | 第20页 |
| ·哲学角度矛盾的定义 | 第20-21页 |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 第21-23页 |
| ·传统民居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关系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整体性保护方法下的泰顺乡土民居 | 第25-47页 |
| ·整体性保护方法 | 第25-32页 |
| ·整体性保护(Integrated Conservation) 的概念 | 第25-27页 |
| ·整体性保护的意义 | 第27-29页 |
| ·整体性保护概念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 ·整体性保护目的、模式与原则 | 第30-31页 |
| ·整体性保护方法 | 第31-32页 |
| ·欧洲对历史建筑保护方法的与探索与研究 | 第32-35页 |
| ·近代欧洲历史建筑的修复运动 | 第32-34页 |
| ·现代欧洲保护历史建筑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 ·整体性保护方法在国内的发展与实践 | 第35-38页 |
| ·整体性保护方法在中国的发展 | 第35-36页 |
| ·整体性保护方法在国内的实践——上海石库门改造 | 第36-38页 |
| ·整体性保护泰顺乡土民居 | 第38-46页 |
| ·实施整体性保护泰顺乡土民居的原因 | 第38-39页 |
| ·泰顺乡土民居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 ·泰顺乡民生活变迁与民居发展历程 | 第40-42页 |
| ·泰顺乡土民居的构成 | 第42-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张十一故居整体性保护研究 | 第47-72页 |
| ·泗溪镇城乡发展定位与张十一故居概况 | 第47-48页 |
| ·张十一故居的保护价值 | 第48-51页 |
| ·拟订整体性保护框架 | 第51-55页 |
| ·整体性保护的展开 | 第55-59页 |
| ·确定边界、建立数据库 | 第55-56页 |
| ·分析保护张十一故居存在的利弊条件 | 第56-57页 |
| ·鼓励地方政府、群众与团体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 第57-59页 |
| ·整体性保护的深入 | 第59-68页 |
| ·恢复张十一故居的历史风貌 | 第60-62页 |
| ·对故居空间进行局部改造 | 第62-65页 |
| ·建立乡土民居保护宣传基地 | 第65-67页 |
| ·培训人员,恢复有意义的传统民俗活动 | 第67-68页 |
|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积极融入廊桥文化园 | 第68页 |
| ·整体性保护的促进 | 第68-70页 |
| ·整体性保护张十一故居带来的潜在效益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结论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注释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