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页 |
1.3 研究特色 | 第10-11页 |
1.4 文章结构及框架 | 第11-13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2.1 社区金融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2.1.1 社区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2.1.2 社区金融概念 | 第13-15页 |
2.1.3 社区银行概念 | 第15-16页 |
2.2 关系型借贷 | 第16-21页 |
2.2.1 关系型借贷理论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2 关系型借贷的优势与作用 | 第17-19页 |
2.2.3 从关系型借贷视角对社区银行的研究 | 第19-21页 |
2.3 金融共生 | 第21-23页 |
2.3.1 金融共生的概念 | 第21页 |
2.3.2 从金融共生视角对金融业的研究 | 第21-23页 |
3 社区居民金融需求与供给概况及待验证假说的提出 | 第23-37页 |
3.1 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分析 | 第23-26页 |
3.1.1 基于家庭层面的金融服务需求 | 第23-25页 |
3.1.2 基于社区层面的金融服务需求 | 第25-26页 |
3.2 基于社区居民的金融供给分析 | 第26-31页 |
3.2.1 主要的供给类型 | 第26-27页 |
3.2.2 主要的供给形式 | 第27-29页 |
3.2.3 供给现状 | 第29-31页 |
3.3 我国社区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3.4 待验证假说 | 第33-37页 |
3.4.1 社区银行与社区居民金融需求的关系 | 第33-34页 |
3.4.2 社区层面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4.3 家庭层面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7-44页 |
4.1 模型与变量设计 | 第37-40页 |
4.1.1 模型设定 | 第37-38页 |
4.1.2 变量定义 | 第38-40页 |
4.2 样本 | 第40-44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2 研究样本描述 | 第41-44页 |
5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第44-48页 |
5.1 社区层面的居民金融需求影响 | 第44-46页 |
5.2 家庭层面的居民金融需求影响 | 第46页 |
5.3 实证 | 第46-48页 |
6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48-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实证结果的应用 | 第48-5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附录A: MS银行社区银行网点概况 | 第55-5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