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汽车钢板电阻点焊结构强度的优化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超高强度热成形钢 | 第10-14页 |
1.3 电阻点焊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第14页 |
1.4 数值模拟的技术优势 | 第14-15页 |
1.5 点焊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以及数值模拟模型 | 第19-28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3 数值模拟材料性能 | 第20-24页 |
2.3.1 JMatPro软件介绍 | 第20页 |
2.3.2 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 第20-24页 |
2.4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5 分析实验设备 | 第25-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电阻点焊预压数值模拟分析 | 第28-41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 第28-31页 |
3.2.1 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28-29页 |
3.2.2 材料的塑形力学法则 | 第29-31页 |
3.3 电阻点焊预压数值模型 | 第31-39页 |
3.3.1 建立数值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31页 |
3.3.2 几何模型 | 第31-32页 |
3.3.3 有限元模型 | 第32-34页 |
3.3.4 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3.3.5 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电阻点焊热电力耦合过程数值模拟 | 第41-56页 |
4.1 概述 | 第41页 |
4.2 电阻点焊过程中的控制方程 | 第41-43页 |
4.2.1 热电力三场耦合方程 | 第41-43页 |
4.3 电阻点焊的有限元模型 | 第43-46页 |
4.3.1 电阻点焊热电力三场耦合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43页 |
4.3.2 点焊有限元模型及网格 | 第43-44页 |
4.3.3 接触电阻 | 第44页 |
4.3.4 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及载荷 | 第44-45页 |
4.3.5 模拟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4.4 焊接参数对点焊温度场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1 焊接压力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2 焊接电流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47页 |
4.4.3 焊接时间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焊接试验 | 第48-50页 |
4.5.1 焊接压力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2 焊接电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页 |
4.5.3 焊接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6 焊点直径的实验与模拟尺寸 | 第50-51页 |
4.7 点焊接头的显微硬度 | 第51-53页 |
4.8 焊接接头金相分析 | 第53-54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不同焊点布置方式对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56-71页 |
5.1 概述 | 第56页 |
5.2 焊点直径对焊接构件的影响 | 第56-61页 |
5.2.1 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5.2.2 边界条件及网格 | 第57-58页 |
5.2.3 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5.2.4 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5.3 不同焊点布置形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1-70页 |
5.3.1 疲劳理论 | 第61-63页 |
5.3.2 焊点布置方案 | 第63-64页 |
5.3.3 不同焊点布置型式的有限元模型 | 第64-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