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5-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1页 |
1.1.1 全球煤炭资源分布 | 第15-17页 |
1.1.2 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 第17-2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1.3.1 企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1.3.2 煤矿综合竞争力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1.3.3 竞争力测度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1.3.4 研究评述 | 第2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33-4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3-38页 |
2.1.1 煤矿的定义与分类 | 第33-34页 |
2.1.2 竞争力的定义 | 第34-36页 |
2.1.3 煤矿综合竞争力的定义 | 第36-38页 |
2.1.4 测度的定义 | 第38页 |
2.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38-47页 |
2.2.1 系统学理论 | 第38-39页 |
2.2.2 事故致因理论 | 第39-41页 |
2.2.3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理论 | 第41-42页 |
2.2.4 智能矿山建设理论 | 第42-43页 |
2.2.5 生态矿山建设理论 | 第43-45页 |
2.2.6 煤矿科技创新理论 | 第45-46页 |
2.2.7 和谐矿区理论 | 第46-4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3 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构建 | 第49-71页 |
3.1 要素识别模型构建 | 第49-55页 |
3.1.1 模型构建思路 | 第49-50页 |
3.1.2 模糊集理论及语言变量转换 | 第50-52页 |
3.1.3 基于CFCS方法的模糊语言值集成 | 第52-53页 |
3.1.4 改进的DEMATEL方法 | 第53-55页 |
3.2 基于CFCS方法的评估数据获取与融合 | 第55-60页 |
3.2.1 煤矿综合竞争力影响要素初步筛选 | 第55-59页 |
3.2.2 语言评估标度的获取与融合 | 第59-60页 |
3.3 基于改进的DEMATEL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8页 |
3.3.1 数据计算 | 第64-66页 |
3.3.2 影响因素属性分析 | 第66页 |
3.3.3 关键要素识别 | 第66-68页 |
3.4 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构建 | 第68-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4 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关系模型研究 | 第71-101页 |
4.1 结构关系模型研究思路 | 第71-73页 |
4.1.1 SEM模型概述 | 第71-72页 |
4.1.2 基于SEM的结构关系模型研究思路 | 第72-73页 |
4.2 问卷设计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3-84页 |
4.2.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73-83页 |
4.2.2 问卷设计 | 第83页 |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3-84页 |
4.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4-92页 |
4.3.1 量表信度检验 | 第84-85页 |
4.3.2 量表效度分析 | 第85-92页 |
4.4 关系模型假设、验证及修正 | 第92-97页 |
4.4.1 结构关系模型假设 | 第92-93页 |
4.4.2 结构关系模型验证 | 第93-95页 |
4.4.3 结构关系模型修正 | 第95-97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97-99页 |
4.5.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97-98页 |
4.5.2 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关系分析 | 第98-9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5 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研究 | 第101-143页 |
5.1 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101-117页 |
5.1.1 构建原则 | 第101-102页 |
5.1.2 测度指标体系框架 | 第102-103页 |
5.1.3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103-110页 |
5.1.4 测度指标体系说明 | 第110-117页 |
5.2 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构建 | 第117-142页 |
5.2.1 综合测度确定流程 | 第117页 |
5.2.2 基于AHP - Entropy Weight的测度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第117-122页 |
5.2.3 基于隶属度函数的综合测度模型构建 | 第122-14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6 实证研究:神东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分析与提升 | 第143-155页 |
6.1 神东集团概况 | 第143页 |
6.2 神东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研究实例 | 第143-153页 |
6.2.1 确定样本实际评价值 | 第143-148页 |
6.2.2 AHP-Entropy权重确定 | 第148-149页 |
6.2.3 计算功效系数值 | 第149-151页 |
6.2.4 神东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确定 | 第151-15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53-15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59页 |
7.1 结论 | 第155-156页 |
7.2 创新点 | 第156-157页 |
7.3 展望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9页 |
致谢 | 第169-171页 |
作者简介 | 第17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1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71-172页 |
主要获奖 | 第172-173页 |
附录A | 第173-183页 |
附录B | 第183-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