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非轮轨系机车,磁浮、气浮动车论文

低速永磁电动悬浮电磁力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3页
        1.1.1 传统交通的局限性第14-15页
        1.1.2 磁浮交通的主要优点第15-16页
        1.1.3 磁浮交通的分类及特点第16-23页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第23-26页
        1.2.1 永磁电动悬浮第23-25页
        1.2.2 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6-27页
        1.3.1 研究目标第26页
        1.3.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 论文安排与主要创新点第27-30页
        1.4.1 论文安排第27-28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28-30页
第二章 永磁阵列外部磁场研究第30-56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面电流法第30-41页
        2.2.1 二维计算第31页
        2.2.2 三维计算第31-41页
    2.3 磁荷法第41-44页
        2.3.1 磁荷平面与磁荷密度第42-43页
        2.3.2 二维计算第43-44页
        2.3.3 三维计算第44页
    2.4 Halbach阵列及其磁场计算第44-55页
        2.4.1 Halbach阵列第44-45页
        2.4.2 面电流法第45-47页
        2.4.3 磁荷法第47-48页
        2.4.4 有限元验证第48-55页
    2.5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永磁电动悬浮的通用二维解析方法研究第56-68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正弦磁场与导体板构成的感应涡流模型第56-61页
    3.3 任意磁场与导体板构成的感应涡流模型第61-66页
        3.3.1 永磁体外部磁场第61-62页
        3.3.2 矢量磁位第62-64页
        3.3.3 磁场与涡流第64-65页
        3.3.4 电磁力第65-66页
    3.4 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永磁电动悬浮的通用三维解析方法研究第68-88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二阶矢量磁位第68-80页
        4.2.1 方程的建立第68-74页
        4.2.2 方程的通解第74-76页
        4.2.3 边界条件第76-77页
        4.2.4 方程组的求解第77-80页
    4.3 磁场第80-83页
        4.3.1 非导体区域第80-82页
        4.3.2 导体区域第82-83页
    4.4 电磁力第83-87页
        4.4.1 麦克斯韦张量法第83-85页
        4.4.2 磁荷法第85-87页
    4.5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单边永磁电动悬浮的计算与研究第88-104页
    5.1 引言第88页
    5.2 永磁单体电动悬浮第88-92页
        5.2.1 建模第88-89页
        5.2.2 二维计算第89-90页
        5.2.3 三维计算第90-92页
    5.3 单边直线型Halbach悬浮第92-100页
        5.3.1 建模第92-93页
        5.3.2 二维计算第93-95页
        5.3.3 三维计算第95-100页
    5.4 轮式电动悬浮第100-102页
        5.4.1 建模第100-101页
        5.4.2 电磁力计算第101-102页
    5.5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双边永磁电动悬浮的计算与研究第104-117页
    6.1 引言第104-105页
    6.2 二维计算第105-109页
        6.2.1 建模第105页
        6.2.2 电磁力第105-107页
        6.2.3 磁场第107-109页
    6.3 三维计算第109-115页
        6.3.1 建模第109-110页
        6.3.2 电磁力第110-112页
        6.3.3 磁场第112-115页
    6.4 悬浮性能第115页
    6.5 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低速永磁电动悬浮参数设计第117-128页
    7.1 引言第117页
    7.2 悬浮性能与设计指标第117-119页
        7.2.1 浮重比第117-118页
        7.2.2 浮阻比第118页
        7.2.3 悬浮刚度第118页
        7.2.4 悬浮力密度第118-119页
        7.2.5 设计指标第119页
    7.3 参数设计第119-125页
        7.3.1 极对数第120-121页
        7.3.2 Halbach阵列结构第121-122页
        7.3.3 永磁体几何参数第122-124页
        7.3.4 气隙与导体板第124-125页
    7.4 悬浮性能对比第125-127页
    7.5 小结第127-128页
第八章 低速电动悬浮的实验研究第128-138页
    8.1 实验平台选择第128-130页
    8.2 实验装置第130-133页
        8.2.1 实验台工作原理第130-131页
        8.2.2 永磁体结构及材料第131-132页
        8.2.3 电机选型第132页
        8.2.4 传感器选型第132-133页
    8.3 实验过程第133-134页
    8.4 实验结果第134-136页
    8.5 小结第136-138页
结论与展望第138-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TSⅡ型板式轨道层间损伤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人牙釉质表面唾液吸附膜的粘附及润滑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