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0-21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概念解析与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概念解析第11-12页
        1.2.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9-21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9-20页
        1.5.2 存在的不足第20-21页
2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历史沿革与基本框架第21-28页
    2.1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基本情况第21-22页
    2.2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历史沿革第22-25页
        2.2.1 1996-1999年:建行初期信用风险管理第23页
        2.2.2 2000-2003年:粮食封闭运行管理阶段信用风险管理第23-24页
        2.2.3 2004-2014年:农发行业务拓展阶段信用风险管理第24-25页
        2.2.4 2015年-至今:农发行改革阶段信用风险管理挑战第25页
    2.3 当前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框架第25-27页
        2.3.1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第25-26页
        2.3.2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第28-39页
    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第28-31页
        3.1.1 受访人员结构情况第29-30页
        3.1.2 受访机构业务占比情况第30-31页
    3.2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31-33页
        3.2.1 贷款风险分类情况第31页
        3.2.2 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状况第31-32页
        3.2.3 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结构状况第32-33页
        3.2.4 信用风险管理岗位设置状况第33页
    3.3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3.1 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第33-34页
        3.3.2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效率低第34页
        3.3.3 信用风险缺乏有效缓释措施第34-35页
        3.3.4 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建设滞后第35-36页
    3.4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6-38页
        3.4.1 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结构分析第36页
        3.4.2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能动性分析第36-37页
        3.4.3 从业人员素质分析第37页
        3.4.4 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外部延展性分析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贷款项目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39-46页
    4.1 粮油收购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39-41页
        4.1.1 粮油收购贷款情况第39页
        4.1.2 政策指令性信用风险特征与成因第39-40页
        4.1.3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效果与启示第40-41页
    4.2 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案例分析第41-43页
        4.2.1 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项目基本情况第41页
        4.2.2 信用风险特征与成因第41-42页
        4.2.3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效果与启示第42-43页
    4.3 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43-45页
        4.3.1 土地整理项目贷款基本情况第43页
        4.3.2 信用风险特征与成因分析第43-44页
        4.3.3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效果与启示第44-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与启示第46-51页
    5.1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情况第46-47页
        5.1.1 农业银行信用业务基本情况第46页
        5.1.2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第46-47页
    5.2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与主要策略第47-49页
        5.2.1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第47-48页
        5.2.2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第48-49页
    5.3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农发行的启示第49-50页
        5.3.1 农业银行与农发行信用管理策略的主要区别第49-50页
        5.3.2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启示第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1-55页
    6.1 研究结论第51-52页
    6.2 政策建议第52-55页
        6.2.1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建设第52页
        6.2.2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第52-53页
        6.2.3 完善信用风险缓释措施第53页
        6.2.4 完善信用风险保障和补偿机制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江堰市玉堂镇农村宅基地置换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