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应用前景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4-15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1.5.3 访谈法 | 第15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孝道与孝道教育概述 | 第16-32页 |
2.1 孝道的起源 | 第16页 |
2.2 推动孝道发展的因素 | 第16-19页 |
2.2.1 儒学推动了孝道的发展 | 第17页 |
2.2.2 统治者推动了孝道的发展 | 第17-19页 |
2.3 传统孝道的内涵 | 第19-21页 |
2.3.1 传统孝道的含义 | 第19-20页 |
2.3.2 传统孝道的内容 | 第20-21页 |
2.4 当代大学生新孝道的内涵 | 第21-25页 |
2.4.1 当代大学生新孝道的含义 | 第21-22页 |
2.4.2 当代大学生新孝道的特点 | 第22-23页 |
2.4.3 当代大学生新孝道的内容 | 第23-25页 |
2.5 孝道教育的内涵 | 第25-30页 |
2.5.1 孝道教育的含义 | 第25页 |
2.5.2 孝道教育的内容 | 第25-27页 |
2.5.3 孝道教育的意义 | 第27-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分析 | 第32-44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32-38页 |
3.2.1 孝道的认知程度 | 第32-33页 |
3.2.2 照顾父母的实际行动 | 第33-35页 |
3.2.3 和父母的情感交流 | 第35页 |
3.2.4 对父母的尊重 | 第35-37页 |
3.2.5 行孝意识 | 第37页 |
3.2.6 影响孝道教育的因素 | 第37-38页 |
3.3 群体差异性分析 | 第38-40页 |
3.3.1 男女之间的差异 | 第38-39页 |
3.3.2 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异 | 第39页 |
3.3.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 | 第39-40页 |
3.4 大学生孝道的缺失现状 | 第40-42页 |
3.4.1 对传统孝道的具体含义认识片面 | 第40页 |
3.4.2 缺乏孝道行动 | 第40-41页 |
3.4.3 家庭亲情关系有淡漠的趋势 | 第41页 |
3.4.4 感恩意识的缺乏 | 第41-42页 |
3.4.5 不能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原因 | 第44-54页 |
4.1 社会因素 | 第44-46页 |
4.1.1 西方市场经济对孝道的冲击 | 第44-45页 |
4.1.2 西方价值观对孝道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 学校因素 | 第46-48页 |
4.2.1 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 第46-47页 |
4.2.2 学校孝道教育存在缺陷 | 第47-48页 |
4.3 家庭因素 | 第48-51页 |
4.3.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第48-49页 |
4.3.2 家庭教育榜样失范 | 第49-50页 |
4.3.3 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 | 第50页 |
4.3.4 父母的溺爱 | 第50-51页 |
4.4 自身因素 | 第51-53页 |
4.4.1 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 | 第51-52页 |
4.4.2 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高 | 第52页 |
4.4.3 过大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对孝道的忽视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54-66页 |
5.1 营造孝道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54-55页 |
5.1.1 把孝品格作为人才考量的标准 | 第54-55页 |
5.1.2 引领积极的社会风气 | 第55页 |
5.1.3 加强孝道法治化建设 | 第55页 |
5.2 营造孝道教育的校园环境 | 第55-58页 |
5.2.1 正确认识和对待孝道 | 第56页 |
5.2.2 将大学生孝道教育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 | 第56-57页 |
5.2.3 创造良好的孝道教育的气氛 | 第57-58页 |
5.3 改善孝道教育的家庭环境 | 第58-61页 |
5.3.1 理智示爱 | 第58页 |
5.3.2 平衡德智 | 第58-59页 |
5.3.3 榜样示范 | 第59-60页 |
5.3.4 和谐关系 | 第60-61页 |
5.4 加强大学生自身孝道教育 | 第61-64页 |
5.4.1 提高自身修养 | 第61页 |
5.4.2 自觉践行孝道 | 第61-63页 |
5.4.3 用慎独严格要求自己 | 第63页 |
5.4.4 大学生需要对国家尽“大孝”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