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新型包埋及其性能研究
|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目次 | 第11-15页 |
| 1 绪论 | 第15-1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7-36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 | 第17-21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简介 | 第17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性能 | 第17-20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酶蛋白分子侧链的化学修饰 | 第21-24页 |
| ·蛋白质分子的功能基团 | 第22页 |
| ·功能基团的化学修饰 | 第22-24页 |
| ·蛋白质的单分子包埋 | 第24-31页 |
| ·蛋白质的单分子包埋 | 第26-29页 |
| ·单分子包埋蛋白质的性能 | 第29-31页 |
| ·蛋白质单分子包埋的优缺点 | 第31页 |
| ·酶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 ·化学因素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 ·物理因素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本文研究 | 第34-36页 |
| 3 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的合成 | 第36-44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6页 |
| ·实验内容 | 第36-38页 |
| ·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的合成 | 第36-37页 |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7页 |
| ·丙烯酰氯滴加时间的影响 | 第37页 |
| ·反应时间的选定 | 第37页 |
| ·精制过程 | 第37-38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荧光检测 | 第38页 |
| ·合成的NAS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荧光检测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反应条件对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合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精制过程对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合成的影响 | 第39-40页 |
| ·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的红外光谱检测 | 第40-42页 |
| ·经NAS修饰的酶液的荧光光谱检测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4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44-62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 ·实验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内容 | 第44-51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液的配置 | 第44-45页 |
|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高锰酸钾法 | 第45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 第45-46页 |
| ·游离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 | 第47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侧链修饰 | 第47-48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包埋 | 第48-49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第49-50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表征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条件 | 第51-53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侧链修饰 | 第53-55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包埋 | 第55-57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TEM表征 | 第57-58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激光共聚焦分析 | 第58-60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SEM表征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5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在水溶液中的催化性能 | 第62-69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2页 |
|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 ·实验设备 | 第62页 |
| ·实验内容 | 第62-63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 | 第62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 | 第62页 |
| ·温度对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重复使用性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7页 |
| ·包埋酶活性测定与比较 | 第63-64页 |
| ·温度对包埋酶活性的影响 | 第64-67页 |
| ·包埋酶的重复使用性 | 第67页 |
| ·包埋酶的储存稳定性 | 第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6 化学因素导致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能的变化 | 第69-79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9页 |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 ·实验设备 | 第69页 |
| ·实验内容 | 第69-71页 |
| ·不同酸碱度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 ·金属离子对包埋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页 |
| ·变性剂对包埋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页 |
| ·含水量对非水介质中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 ·有机溶剂对包埋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7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酸碱稳定性 | 第71-73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 ·变性剂对包埋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含水量对非水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 第75-76页 |
| ·有机溶剂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9-82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建议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