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国内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支持 | 第16-20页 |
2.1 面向服务技术架构 | 第16-17页 |
2.2 Web service | 第17-20页 |
2.2.1 技术和规则 | 第18页 |
2.2.2 Web服务的3种使用方式 | 第18-20页 |
第3章 需求分析 | 第20-37页 |
3.1 需求分析综述 | 第20-22页 |
3.1.1 支持多渠道的预约方式及灵活使用多种支付方式 | 第20页 |
3.1.2 系统智能排班,发布实时门诊坐诊信息 | 第20页 |
3.1.3 实名制及黑名单管理 | 第20-21页 |
3.1.4 分时段预约 | 第21页 |
3.1.5 预约提醒 | 第21页 |
3.1.6 预约取消 | 第21页 |
3.1.7 停诊通知 | 第21-22页 |
3.1.8 统计报表 | 第22页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第22-23页 |
3.2.1 普通预约者业务流程 | 第22页 |
3.2.2 医生业务流程 | 第22-23页 |
3.2.3 医务科室业务流程 | 第23页 |
3.2.4 挂号处人员业务流程 | 第23页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3-35页 |
3.3.1 出号管理 | 第25-28页 |
3.3.2 未出号管理 | 第28-29页 |
3.3.3 停诊管理 | 第29-31页 |
3.3.4 查询统计 | 第31页 |
3.3.5 号源管理 | 第31-33页 |
3.3.6 信息维护 | 第33-34页 |
3.3.7 黑名单管理 | 第34-35页 |
3.4 非功能性分析 | 第35-37页 |
3.4.1 先进性、成熟性 | 第35-36页 |
3.4.2 强大的可开发性 | 第36页 |
3.4.3 可靠性 | 第36页 |
3.4.4 可维护性 | 第36-37页 |
第4章 系统设计 | 第37-54页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37-38页 |
4.2 预约挂号平台网络架构 | 第38-39页 |
4.3 预约挂号平台业务流程 | 第39-41页 |
4.4 系统功能架构 | 第41-42页 |
4.5 系统类模型 | 第42-43页 |
4.6 系统动态模型 | 第43-47页 |
4.7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7-54页 |
4.7.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4.7.2 数据逻辑结构设计 | 第48-54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54-64页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54页 |
5.2 预约挂号平台模块实现 | 第54-61页 |
5.2.1 出号管理 | 第54-55页 |
5.2.2 未出号管理 | 第55页 |
5.2.3 停诊管理 | 第55-56页 |
5.2.4 查询统计 | 第56-58页 |
5.2.5 号源管理 | 第58-60页 |
5.2.6 信息维护 | 第60-61页 |
5.2.7 黑名单管理 | 第61页 |
5.3 预约挂号平台流程实现 | 第61-63页 |
5.3.1 银行自助设备预约挂号流程实现 | 第61页 |
5.3.2 114预约或网上预约挂号流程实现 | 第61-62页 |
5.3.3 医院人工窗口及院内自助设备预约挂号流程实现 | 第62-63页 |
5.4 自助短信内容模板 | 第63-64页 |
5.4.1 患者通知短信模板 | 第63页 |
5.4.2 医生通知短信模板 | 第63页 |
5.4.3 停诊通知短信模板 | 第63-64页 |
第6章 系统测试 | 第64-66页 |
6.1 测试目标与范围 | 第64页 |
6.2 测试环境 | 第64页 |
6.3 测试效果分析 | 第64-6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