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印染废水水质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印染废水水质概况 | 第10页 |
·印染废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水解酸化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 | 第12页 |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 | 第12-14页 |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 第13-14页 |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 | 第14-16页 |
·指示微生物的多样性 | 第14-15页 |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处理效率的关系 | 第15-16页 |
·微生物种群模型的建立 | 第16-19页 |
·生物数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6页 |
·种群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分类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9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实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22-30页 |
·分析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2-24页 |
·水质及污泥特性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2-23页 |
·指示微生物的鉴定及计数 | 第23-24页 |
·优势菌种的计数 | 第24页 |
·实验装置的设计 | 第24-27页 |
·实验装置主要性能参数的设计及计算 | 第24-27页 |
·实验所需主要设备 | 第27页 |
·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7-29页 |
·实验模拟工艺假设条件 | 第27页 |
·配制模拟印染废水的假设条件 | 第27-28页 |
·实验废水及污泥来源 | 第28页 |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28-29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2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3 实验装置的启动及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30-32页 |
·水解酸化池的单独驯化 | 第30页 |
·好氧池的单独驯化 | 第30-31页 |
·实验装置的连续试运行 | 第31-32页 |
4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与水质分析的比较研究 | 第32-48页 |
·指示微生物相的变化 | 第32-37页 |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 第37-40页 |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处理效果相关性的比较分析 | 第40-46页 |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COD去除率关系的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指示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染料浓度去除率关系的比较分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优势菌种群关系的分析研究 | 第48-58页 |
·优势菌种的分离及鉴定 | 第48-49页 |
·菌株的分离及纯化 | 第48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48-49页 |
·革兰氏染色法区分菌种 | 第49页 |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 第49页 |
·优势菌种的比较分析 | 第49-53页 |
·菌株的形态学结果 | 第49-51页 |
·优势菌种的鉴定 | 第51-53页 |
·优势菌种群模型的比较研究 | 第53-56页 |
·优势菌种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