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1-17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剔除标准 | 第12页 |
3 临床症状与体征 | 第12-13页 |
4 影像学检查 | 第13页 |
5 手术治疗 | 第13-15页 |
·术前准备 | 第13-14页 |
·手术方法 | 第14-15页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 | 第14页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 第14-15页 |
·术后处理 | 第15页 |
6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 第15页 |
·颈肩部疼痛改善情况 | 第15-16页 |
·颈椎曲度改善情况 | 第16页 |
7 疗效评价方法 | 第16页 |
8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第17-23页 |
1 一般资料对比 | 第17页 |
2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 第17-18页 |
·两组间JOA评分比较 | 第17-18页 |
·两组多节段CSM患者组间JOA评分比较 | 第18页 |
3 颈肩部疼痛改善情况 | 第18-19页 |
·两组间VAS评分比较 | 第18-19页 |
·两组多节段CSM患者组间VAS评分比较 | 第19页 |
4 颈椎曲度改善情况 | 第19页 |
5 手术相关因素比较 | 第19-20页 |
6 相关因素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 | 第20-21页 |
·年龄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 | 第20页 |
·病变节段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 | 第20-21页 |
·MRI高信号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 | 第21页 |
7 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3-37页 |
1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理变化 | 第23-27页 |
·发育性因素 | 第23页 |
·年龄因素 | 第23-25页 |
·动力学因素 | 第25页 |
·血管因素 | 第25-26页 |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过程 | 第26-27页 |
2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 第27-28页 |
·临床症状 | 第27页 |
·体征 | 第27页 |
·影像学表现 | 第27-28页 |
3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 第28-32页 |
·颈前路手术 | 第28-30页 |
·颈后路手术 | 第30-32页 |
4 前后入路的比较 | 第32页 |
5 相关因素对手术入路选择的影响 | 第32-35页 |
6 相关因素对于手术疗效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45-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