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基于标签理论的视域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 二、综文献述 | 第12-19页 |
| (一)学生的界定问题 | 第12-14页 |
| (二) 问题学生成因的研究 | 第14-16页 |
| (三) 标签效应下的问题学生研究 | 第16-19页 |
| 三、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9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 四、研究创新 | 第20-21页 |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3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理论探析 | 第23-27页 |
| 一、标签理论 | 第23-25页 |
| 二、标签效应 | 第25页 |
| 三、教师期望效应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标签效应下的问题学生 | 第27-51页 |
| 一、问题学生的普遍性 | 第27-28页 |
| 二、标签效应下学生的表现 | 第28-51页 |
| (一)标签的来源 | 第28-33页 |
| (二)标签的类型 | 第33-36页 |
| (三) 标签的传递 | 第36-48页 |
| (四)标签的结果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问题学生标签效应的教育应对 | 第51-59页 |
| 一、提倡积极的标签效应,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 第51-53页 |
| 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小班化教学 | 第53-54页 |
| 三、落实教育机会的均等,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 第54-55页 |
| 四、丰富课程类型,激发学生潜能 | 第55-56页 |
| 五、合理编排座位,实现班级资源共享 | 第56-57页 |
| 六、多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增强班级归属感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 | 第65-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7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