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词及中文对照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甘薯遗传学背景 | 第14-18页 |
·甘薯 | 第14页 |
·甘薯的起源、进化 | 第14-16页 |
·甘薯育种现状 | 第16-17页 |
·近缘野生种种质资源的利用 | 第17-18页 |
·亲缘关系的鉴定 | 第18-20页 |
·现阶段采用的分子方法及近展 | 第18-19页 |
·ITS序列在物种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一般核型分析 | 第20-22页 |
·核型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运用 | 第21页 |
·重复序列在核型分析中的运用 | 第21-22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甘薯近缘野生种I.trifida(2x)重复序列检出 | 第24-40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I.trifida(2x)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浓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全基因组测序及重复序列的筛选 | 第27页 |
·引物的设计及重复序列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及及片段的克隆 | 第28-29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9-30页 |
·I. trifida(2x)染色体片的制备 | 第30页 |
·切刻平移法标记探针 | 第30页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第30-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I.trifida(2x)基因组DNA电泳检测结果 | 第32页 |
·测序及重复序列获得 | 第32-33页 |
·引物的设计及重复序列的PCR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4-35页 |
·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 第35-36页 |
·Itf_1 与Itf_2 重复单位的获得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Itf_1、Itf_2 及 45S和 5S r DNA对I.trifida(2x,6x)、I. batatas ′Xushu18′的核型标准化 | 第40-4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0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染色体片的制备(I. trifida(2x,6x),I. batatas ′Xushu18′) | 第40-41页 |
·切刻平移法标记探针 | 第41页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第41页 |
·洗片、二次杂交(FISH) | 第41页 |
·染色体长度的测量及计算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基于Itf_1 与Itf_2 及 45S、5S对I.trifida(2x)的核型标准化 | 第42-43页 |
·基于Itf_1 与Itf_2 及 45S、5S对I. batatas ′Xushu18′ 核型的分析 | 第43页 |
·基于Itf_1 与Itf_2 及 45S、5S对I.trifida(6x)核型的分析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重复序列对植物核型分析的应用 | 第44页 |
·基于Itf_1、Itf_2 及 45S、5S的定位下I.trifida(2x, 6x)及I.batatas ′Xushu18′核型的综合分析 | 第44-45页 |
·基于采用重复序列方法的核型分析对甘薯进化的探讨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ITS序列分析 | 第47-5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植物材料 | 第47页 |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实验设备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8页 |
·PCR扩增 | 第48-49页 |
·PCR产物的克隆与测序 | 第49页 |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0页 |
·nr DNA ITS序列扩增 | 第50-51页 |
·nr DNA ITS序列分析 | 第51-52页 |
·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52-55页 |
·讨论 | 第55-59页 |
·nr DNA ITS序列在甘薯属植物系统发育学研究中的价值 | 第55-56页 |
·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56-57页 |
·杂交和回交后代与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 | 第57-58页 |
·关于栽培种甘薯的起源 | 第58-59页 |
图版及其说明 | 第59-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